韓信拜將之後的第一役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個巧妙欺敵的戰略讓漢軍成功佔領三秦,為劉邦爭天下奠定了基礎。
韓信成功的第二役是京索之戰,在劉邦彭城潰敗之後,漢營聲勢急轉直下,韓信立刻趕赴滎陽,利用其地形優勢,阻絕和殲滅了楚軍前鋒的攻勢,扭轉了漢軍的頹勢。在這一役之中,王喜所在的探子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們超前打探到了楚軍的動向、先發制人,贏得了無數次戰鬥的勝利。
探子班每次進入敵境,都是冒著生命危險的,王喜雖然輕功了得,但卻不是刀槍不入,一旦敵軍發現有密探,那驟如雨下的飛箭都是不長眼睛的,稍一不慎就命喪當場。王喜身上的十幾道箭傷,就是那個時候陸續來的,所幸那箭頭無毒,只受了皮肉之苦,回營之後立即包紮處置,幾天之後又可行動自如。
其後,韓信又打了安邑之戰,出奇不意地生擒了魏王豹,解決了楚漢對峙的心腹之患,同時獲得了大量的兵源。王喜在這一役中,也是隨著漢軍衝鋒陷陣,許多魏王的親兵都是被他石鏢擊中而無法反擊的,對於生擒魏王豹也是有功的。
真正展現韓信帶兵奇才的可說是井陘之戰,當時韓信領兵六萬,趙軍二十萬。韓信一方面背水而戰,同時又命令前鋒營到敵後偷偷將趙旗換成漢旗,導致趙營軍心大亂。這一役中,當然王喜也是參與的,他施展輕功、深入敵後,同時發出連環鏢、撂倒護衛,配合漢軍內應更換旗幟,最後導致趙軍兵敗如山倒。
井陘之戰之後還有濰水會戰,韓信命人製作了上萬個黃沙皮囊截住上流,然後渡河襲擊楚齊聯軍,而當聯軍要渡河反攻時,他又命人刺破皮囊、水淹敵軍。
最後決勝的一役是垓下之圍,當時楚漢軍力已成懸殊,漢軍七、八十萬,楚軍僅剩十萬,韓信用心理戰,讓那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地的歌曲,瞬間瓦解楚軍的戰鬥意志,導致楚軍全面潰敗,最後項羽負氣在烏江自刎,一代霸王從此殞落,漢朝四百餘年的輝煌歷史自此展開。
楚漢之爭,是韓信定了乾坤,漢家天下可說是韓信打下的,這一段歷史的註解已無庸置疑,但所謂功高震主,幫劉邦成功打天下的這位首號功臣,也注定了功成身殞的歷史宿命。
多少讀史的人都在猜想:如果韓信當時背叛劉邦、自立為帝,中國歷史可能改寫,歷史上四百年的大漢王朝可能不復存在。然而,這些猜想都是不懂韓信的心,也低估了這位用兵如神的一代兵聖。其實,韓信也是知道歷史的必然和自己的宿命,他也只能順天意而行、不能逆天意而為。令人不勝唏噓。
韓信功高受戮 王喜死後頓悟
這裏要說說韓信的內心世界了。在韓信幫助劉邦打下天下之後,韓信的謀士蒯通開始對韓信展開一番遊說。蒯通善於看相,且對天下局勢了然於胸。從面相學上,蒯通對韓信說:
「相君之面,不過封侯;相君之背,貴不可言。」
意思是勸韓信反叛劉邦。
他分析天下局勢,勸韓信據齊地為王、號令天下,說了「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的一番大道理。
然而,天生俠義的韓信並不為利所動,他對蒯通說: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意思就是說,韓信對於劉邦是感恩戴德的,受人恩惠當湧泉以報,怎麼可能反而據地為王、恩將仇報,這種見利忘義、違反俠道的僭越事情怎麼做得出來?
蒯通一看無法以利誘之,心急了,就說了一番「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典故,希望可讓韓信心生恐懼,從而背叛劉邦、自立為王,自己也可直上青雲。然而,蒯通越講這些生死利害關係,韓信就越不想聽,只淡淡地對蒯通說:「先生就不要再說了,這事讓我好好想想。」
蒯通也是聰明人,知道說不動韓信叛漢,難免功高受戮,自己恐將連坐,於是就開始裝瘋賣傻,不再當韓信的謀士了。韓信被呂后等人用計誅殺之後,蒯通仍遭到連坐,還是難逃一死,這是後話。◇(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