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生存的意義,在山神眼中,那蛇精、魑魅、猛獸,只要不犯規、不害人,山神則任其自然生滅……

盧生黃山尋靈氣 八旬入山做道人

這個黃山靈氣,不是人人都見得到的,肉眼瞧不見、雙手也觸不及,完全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只有少數人天生特別敏感,也是他們造化的機緣。

話說黃山腳下有一盧生,年逾五旬,但狀若三十五,村人都說他養生有道,盧生總是笑而不答。原來這個盧生早年家境富裕,盧父是當地的富戶,但一場莫名的大火將盧家數十年基業化為灰燼,盧生因為那夜外出倖免於難,是家族中唯一倖存者,偌大的家業只剩下幾分田產和一間外苑,自此盧生家道中落,盧父生前替他訂下的親事也黃了,從此盧生立誓終生不婚。那年盧生才一十八歲。

盧生原是上過幾年學堂的,但他天性不喜歡官場的阿諛虛偽,更喜歡大自然的率性純真,因此自小就斷了仕途這一念。經過那場大火的巨變之後,盧生每每在交代僕人料理一些事後,就老往黃山裏鑽,有時一去幾天,有時一去個把月,僕人每次看他回來都容光煥發,絲毫看不出任何疲憊和老態,早已嘖嘖稱奇。

盧生為何老往黃山裏去?原來是為了尋那黃山靈氣。盧生也不知那叫黃山靈氣,只覺得每次身處那個氛圍之中,思想特別清晰、身體特別輕盈,於是閉眼入定,忘了自己是獨自一人在深山之中,久久不能自已。

然而,這黃山靈氣卻怎麼可能輕易就可尋到?一群遊客分頭尋找,走到腿快斷了也找不著?何況盧生獨自一人呢?

說也巧妙,自盧生動心起念想追尋靈氣之後,登山的路上就會偶而聽見幾位樵夫閒談,說是哪個地方彩虹掛水邊、煙霧瀰漫等等,盧生就立馬奔了去。有時會遇到一個登山客,閒聊中講起這幾日出現在西麓觀瀑亭的異象,盧生也會不疑有它,立刻趨身前往。有可能遇到採茶婦,說蓮花峰峭壁出現奇景,頗為壯觀,盧生也會排除萬難攀上峰頂。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有時登山半天不見一個人影,卻有雀鳥鳴叫,那叫聲特別,仔細聆聽彷彿要盧生隨它前往,這盧生也是天性灑脫,就隨著這叫聲翻山越嶺,直到感受到這黃山之氣。

殊不知,這些樵夫、遊客和採茶婦有些是山神幻化來的,有些是山神指使他們說的,說的話也是特別說給盧生聽的,別的遊客絕對聽不到。就連這雀鳥,也是山神弄來的,有意給他指路。這一點,盧生從未看透,只道這些都是黃山上稀鬆平常的談話。

直到八十歲那年,這個盧生看起來還不到五十歲模樣。一天,他恍然大悟——原來這些都是山神的巧妙安排。於是他交代忠僕們後事,隨後入山,不再回來。

入山後的盧生,此後是否修道有成就?山神設的啞謎被盧生解開之後,還會另設啞謎嗎?

民間傳說從此也沒有了下文。

泰山洞中巧夢真人 杜孫揮劍斬妄念

上回說到了黃山山神指引盧生入山修道,而這山神卻不是山裏唯一的神仙,還有許多修道之人隱居洞中,那也是另一番境界。而這個洞,卻不是一般的山洞,所謂「不得其門而入」,平常登山的遊客是絕對找不到入口的。或許,有緣者在機緣成熟時,可以一窺門道,但若修道之志不堅者,出洞門之後便難有二度入洞的機會了。

話說在五胡亂華那個年代,北方士族大量南遷,西晉名臣杜預的後代子孫也在這個逃難之列。傳說中,黃山那株千年古松就是杜預的孫輩們南下時親手植上的。

杜預有一孫叫杜乂,是江左名士,性情溫良且又是個美男子,就連書聖王羲之也讚其為「神仙人」,可惜天妒英才,杜乂英年早逝,膝下只留一女,便是後來東晉成帝的成恭皇后杜陵,這是題外話。

而杜乂有一堂弟(姑且隱其名,稱之杜孫),那日舉家跟著逃難人潮來到泰山腳下,但胡人鐵騎卻緊追不捨、燒殺劫掠,慌忙中大伙四散,輜重財物散落滿地,這杜孫一家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他孤單一人慌不擇路地往深山裏鑽。這年杜孫才一十五歲。

身為西晉士族的後代,杜孫自小便飽讀詩書,但他也像黃山修道的盧生那樣不喜官場的虛假奉承,獨愛老莊的超然灑脫。在西晉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年代,朝野的精神思想有很大的反差。朝堂上下崇奢攀比、政治污濁不堪,鄉野之間卻出現「竹林七賢」的一股清流,他們抱著「有道則仕,無道則隱」的理念,在竹林間飲酒縱歌。

比起祖輩們的出仕為官,杜孫似乎更喜歡與清流們共隱山林。杜孫小小年紀便有這番見識,也是本性使然,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次的劫後餘生竟促成了杜孫的修道機緣。

話說這個泰山也是五嶽之首,山勢巍峨陡峻,杜孫在逃難之中幾度差點失足墜崖,險象環生,吃盡苦頭。所幸這一路上美景處處、目不暇給——有飛泉瀑布,有古松參天,有奇林異石,有雲海繚繞,杜孫只能苦中作樂。約莫在山中走了兩個時辰,杜孫心中突生一念:

「與其在這亂世中奔波逃難、苟活殘喘,不如隱居於這片幽靜深山之中,反而是上策。」

就在這麼一個想要隱居泰山的念頭升起之後,此前慌不擇路、心亂如麻的杜孫突然之間豁然開朗、頓覺舒暢,而這杜孫平時也喜歡看些稗官野史和鄉野奇譚,這時書上的那些荒野求生指南就在腦海中一個個地浮現出來。

於是,杜孫開始找尋果腹之物和棲身之所,也忙著動手製作一些簡便的工具和籮筐,所謂熟能生巧,幾天下來杜孫已宛如一名樵夫或登山採藥人,輕巧穿梭於叢林之間、縱情遨遊於深山之中。

在這山上隱居,吃倒不是甚麼太大的問題,野味或許可遇不可求,但採集果蔬就能止飢。喝水也不是大問題,許多地方都有飛泉瀑布,潺潺溪流也不難找到。但行的問題比較大,尤其在雨天路滑時,往往稍一不慎便跌落深溝,一旦骨折受傷、無法動彈,很可能遭遇不測。

住的問題也比較困難,首先要找個雨水潑不進的山洞,還要能夠點火取暖,還要驅走惱人的蛇、蟲,凡此種種。杜孫也是聰明過人,這些求生技能幾天之後就遊刃有餘了。

所謂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不知不覺間,杜孫在這人煙罕至的深山之中已度過了五年有餘,這年他已二十歲了。起初剛入山時,杜孫擔心行蹤外露,一股勁兒地往深山裏走,久而久之,就尋得了一些深山的密道,可以到達許多清靜幽婉的世外桃源。杜孫既是天性灑脫、崇尚自然,獨得這份清雅悠閒,便開始渾然忘我,學道人清心入定,在靈空的深沉中與世外桃源合而為一。

也是機緣巧合,杜孫這天來到一處瀑布飛泉旁,口渴飲水時頓覺甘甜冷冽、沁入心脾,想來這又是一處福地洞天了。於是穿入瀑布之中,豁然發現一個恰可容身的隱密洞穴,杜孫突然眼睛為之一亮,因為這像極了他夢寐之間見過的洞穴。於是,杜孫就把這裏當成了新的家。

這個洞穴與其它杜孫住過的洞穴迥然不同,隱隱約約可聞到一股暗香,說不出是甚麼花香,也找不到旁邊有甚麼開花的植物,而且也沒有其它洞穴那惱人的蛇、蟲問題,蚊、蟲似乎退避三舍了,夜間不取火也不寒冷,夏天洞裏竟像是個清涼的世界。杜孫當時心想:福地洞天或許就說這裏吧!頓時狂喜、如獲至寶。

這一天,杜孫也顧不得吃、顧不得睡了,就學著道人的模樣在洞裏打坐入定。也不知經過了幾個時辰,杜孫隱隱約約間看到一位白髥飄飄的老道對著他笑,甚麼也沒說。杜孫也是悟性極高,知道有高人指點,於是每天在果腹梳洗之後,就一股腦兒地閉目入定,就這麼不知過了多少天。

一天夜裏夢寐之間,那位老道開口了,說:「戒殺生!」於是杜孫此後就不進葷食,只吃蔬果。隔幾天,老道又在夢中說:「清妄念。」

可怎麼那幾天以後,杜孫時常想起一些壞念頭——以前書上看過的姦淫擄掠……在腦海中栩栩如生浮現,以前聽過的甚麼低級不堪的詞彙也逐個在耳邊隆隆作響——杜孫不堪其擾。

後來杜孫在夢中得到一把寶劍,只要這些妄念和妄聽出現時,杜孫就一劍一劍砍去,直到這些惡毒的念想不再出現。後來,這個寶劍似乎慢慢有了靈性,只要惡念一浮現,那寶劍就從杜孫的身後飛了出去,須臾之間立刻斬下。杜孫就這麼在入定和入睡時,不斷地揮劍斬斷妄念。

所謂十年磨一劍,十年,竟讓杜孫達到了許多修道之人夢寐以求的清淨無欲之境。◇(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