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迎面來了一個貌似中年的道士,這道士雖穿著半舊的青色道袍,但卻一塵不染,在這煙霧繚繞的武夷山上更顯得清新脫俗。
那道士一看到王喜就對著他笑,王喜也禮貌地回道:「道長可是住在山上?」
那道士只說,是雲遊來著,在此等候多時了。
王喜一驚,只道:「王某何德何能,道長說笑了。」
原來那道士是個有道之人,早已知道王喜將來此處,正是收徒的好時機。
王喜向來敬重道人,於是就把身上的乾糧、飲水拿來孝敬,那道人也不客氣,就直接拿來吃了。然後,道長開始講了武夷山的靈氣,講了如何修煉、如何吐納之術,就這麼講到了晌午,聰明的王喜一字不差,全都記著了。此時,王喜也不覺飢餓,只覺得神清氣爽,竟比登山時看這雲霧繚繞還要受用,心想今天可真遇著神人了。
道長最後說:「信則信之,不信自去。」
王喜一聽覺得話中有話,還想再問,道長卻只說有緣再會,揮了揮手,逕自下山去了。王喜只得拱手作別,嘴上忙著說:受教了。
王喜自入武夷山、巧遇道長之後,就在這山麓上定居下來。天天習練道長教導的吐納之術,遇有不明之處也不執著,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關關闖過,就這麼把道長教導的心法反覆演練著。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一晃就是十二年了,王喜已是三十五歲的青壯之年。那一天,王喜在定中看到峭壁的茶樹有難,大呼求救。原來這修道之人到了某個境界,是可以與萬物相通的,而萬物皆有靈,這話一點也不假。
茶樹用心意相通的方式,告訴王喜其葉片上長滿了茶蠶,若不清理將危害枝幹,不用一年,茶樹將葉片無存、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命不久矣!因為葉片正是茶樹吸取日月精華、延命千歲的命脈。
王喜知道這茶樹有靈性,也願出手相助,可惜他是修道中人,不能殺生。他左思右想,最後想出了一個相生相剋的辦法。王喜問茶樹,茶蠶可有害怕的天敵?茶樹用意念告訴他:有一種寄生蜂,專愛吃茶蠶,在不遠處可尋獲。於是,王喜日日尋那寄生蜂,將捕獲的天敵放到茶樹葉上。
也不知過了幾天,這寄生蜂也是繁衍旺盛,又特愛吃這茶蠶,茶樹新發的葉子已沒有蟲咬的痕跡,閃爍著綠色的光亮,樣子好不鮮嫩可愛。
茶樹為了報答王喜的救命之恩,就特意長出了幾根新枝,然後對王喜說:
「砍去這些新枝,種在山坡上,摘取葉片晒乾後熱水服用,有神奇功效。」
幾天過後,王喜一看那茶樹果然長出了幾根新枝,於是就小心翼翼地取下,插入山坡上的幾處土壤肥沃的地方,並細心澆水。幾個月後,這些新枝幹都長成了一株株茶樹,樣子十分好看。
也不知過了幾天,有兩個熟人路經武夷山,看到王喜也是一驚,所謂他鄉遇故知,三人心中好不暢快。原來這兩人一個姓吳,一個姓陳,是岳家軍的舊部,武穆王走後他們也離開軍營。這兩人後來一起經商,經常往來閩、浙一帶。那天也是心血來潮,想要來武夷山遊玩。三人重逢之後的一番噓寒問暖,這裏就不細說了。
二人臨別前,王喜原沒甚麼值錢的東西餽贈故交,卻突然間想到了那幾株新植的茶樹,也沒說明來歷,就對他們說了如何栽培樹苗、如何製茶的方法。這兩人也是頗有經商頭腦,知道武夷山可能暗藏不少非凡品,也就欣然接受了王喜的餽贈。後來,這兩人在武夷山某處開闢茶園,成了山上種茶、製茶的先驅,也是一段佳話。
王喜年過五十之後,就沒在山麓住了,這兩個舊識再也找不著他,也不知道王喜是雲遊去了,還是到其它地方隱居,民間傳說也都沒了下文。
現在,要說說這其中的因果輪迴了。原來這個王喜不是別人,就是開頭提到的王孝子輪迴轉生的,而這兩個軍中舊識也不是別人,正是丁富戶和丁管家投胎來的,他們三人命運從北宋到南宋都有交集,姓氏也沒變,更是一絕。
前世王孝子受他們恩惠,這世變成王喜用茶樹報恩,也是一報還一報,而他們兩人這一世的後代子孫也都代代種茶,都成了當地的富家翁,都是祖輩積善所致,亦為佳話。◇(節錄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