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獻策敗金軍 王喜卸甲入武夷

在宋朝,民間最推崇的響噹噹人物不是別人、正是民族英雄岳飛,諡號武穆,後人稱他為武穆王。他是鼎鼎有名的抗金英雄,可惜宋高宗和秦檜這兩個狼狽君臣合謀將其殺害,岳飛只得年39,便一代忠魂含冤而逝。幾百年後,岳飛的忠肝義膽不知哭盡了多少善良的眼淚,至今人們對這樁歷史冤案仍然義憤難平。

在靖康二年,強大的金軍揮兵攻破繁華的汴京,俘虜了欽、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北宋就此滅亡,成了宋朝舉國的奇恥大辱,許多精忠報國的有識之士因而投身軍旅,意圖一雪前恥,岳飛便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那年他才23歲。

這裏不說岳武穆王在抗金的十幾年軍旅生涯中如何英勇智謀、如何擊退強敵、如何收復河洛失地或猛攻幽燕之地,只說說一名不見經傳的岳家軍小人物。這名小兵名喚王喜,是北宋真宗朝宰相王旦的後人,因是庶出、家道衰落,到亡父這一代已是一般平民百姓了。

在靖康之變那年,王喜是個剛剛懂事的七歲孩童,也隨著大人逃難到南方,他也像當時的許多有識之士一樣滿腔報國熱忱,恨不得趕快長大、報效朝廷。

在紹興五年,岳家軍陣容由三萬人增加到十萬人,這個王喜當時已16歲,正好趕上岳家軍的擴編。王喜長得個頭不大,臉上未脫稚氣,但雙眼卻靈動,恰似智多星轉世,深得主事官長的青睞,編入岳家軍主將董先的麾下。

當時金軍兵強馬壯,用鐵浮屠和拐子馬橫掃敵軍、所向披靡。那一天董將軍得到岳帥之命令,日夜苦思破敵之策。原來那鐵浮屠指的是戰馬包裹著盔甲,只露出四肢馬腿,戰鬥力極高、戰死率極低。而拐子馬又是金兵快速作戰的秘密武器,在敵方兩翼布下輕騎夾擊的部隊,衝鋒陷陣、無往不利。

這個王喜當時只是個負責跑腿、傳達信息的小兵,在通訊不發達的那個年代,傳令兵的角色十分重要,必須確保上令下達、下情上聽的軍中傳遞使命,因而傳令兵必須腦筋靈活、口齒清晰。王喜雖力不能夠舉鼎、勇不足以禦敵,但做事勤快、心思縝密、口才便給,確是岳家軍之中不可或缺的一根小小螺絲釘。

話說正當董將軍與參謀們在帳中商量如何破解金兵鐵浮屠和拐子馬的戰術之際,這個王喜剛好有軍情奏報,不意間聽到了這番機密談話,也是王喜合該出人頭地,遇到了這麼個下情上達的好時機。當時董將軍聽完王喜的軍情匯報後,只是不經意地隨口問王喜:「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原來王喜平日也知道這金兵的厲害,日裏夜裏也在苦思著如何破解的辦法,久而久之也就有了自己的見解,但人微言輕,一個小小的傳令兵怎麼可能出謀劃策、參與軍中的戰術機密?那簡直是天方夜譚、遙不可及的事。

就在董將軍這麼隨口一問之後,天生口齒清晰的王喜也就這麼不假思索、滔滔不絕地應答著。他首先分析了這兩樣金兵銳器的要害——馬腳,然後獻策如何打造專砍馬腳的刀具和陷阱。要知道,這個馬腳也是馬匹的要害,只要馬跛了腳,戰士是無法拖著馬走的,只能棄馬而逃,任你鐵騎馬術如何了得、箭術如何神準,沒了快馬的騎兵就如同殘廢的人,深陷敵境之後,只能任人宰割。

董將軍和參謀們聽完了王喜這麼口若懸河地講了這麼個破敵之策,又驚又喜,都聽得目瞪口呆、半晌也說不出話來,但仔細一想又很有道理。董將軍雖是個殺伐決斷的猛將,卻也是個明事理、知人善任的上司,他立刻拉住王喜的手,請他坐下,再讓他細細說來。◇(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