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專練這輕功和鐵鏢,原是用於遠距攻擊之用的,在商隊護衛中正好派上用場。王喜的鏢法功夫也是日新月異,開始他只能一鏢一擊,漸漸地能使上了連環鏢。配合這輕功敏捷的功底,王喜後來便可在身體騰躍的瞬間連發多枚鏢,而且鏢鏢命中要穴,已練到了「鏢無虛發」的境地。
隨著王喜的鏢法越來越神準,出鏢的殺傷力卻也越來越大。王喜謹記祖師爺「不濫殺」的教誨,慢慢就不喜歡使那殺傷力極大的鐵鏢暗器了,期間他曾改用實木做成木鏢,但總覺得使起來不順手,速度和勁道也太弱,對於那些精壯皮厚的勁敵,常起不到嚇阻的作用,後來索性就放棄木鏢。
王喜後來發現,用一寸大小的鵝卵石做成的石鏢,有意想不到的功效,使用上與鐵鏢威力相近,但體積短小、重量適中,一手又可同時掌握數枚,使上連環鏢竟比鐵鏢還好用。更重要的是,這鵝卵石隨處可見、取材容易,比那鐵鏢和木鏢更容易收集。自此,王喜腰上、腿上、手臂上始終暗藏幾個石鏢收納袋,大約上百枚的石鏢隨時帶在身上,成了另類的石鏢快俠。
王喜使這石鏢,原不是要取人性命的,只打在敵人的要穴,讓其一段時間劇痛,手腳無法使喚,進而達到退敵的嚇阻作用。久而久之,那大江南北的各路好漢都知道「鐵鏢快俠」武功高強但不取人性命,既敬畏又崇拜,也就越來越不來打王喜商隊的壞主意了。
韓信點兵王喜入列 開漢朝四百年基業
王喜自那日在鬧市見到韓信受辱之後,就一直想著祖師爺所說等待「韓主出世」的那番教誨,心想師父定是有意讓自己襄助此人的。三年之後,秦始皇駕崩,天下紛亂,隔年陳勝、吳廣揭竿起義,隨後進入了為期四年的楚漢相爭,然後由劉邦一統天下,開啟了漢朝四百二十六年歷史的嶄新一頁。
在楚漢相爭初期,各方英雄先是看好項羽的,沒想到劉邦後來居上,反而成了天下的共主,而其中左右兩軍局勢的關鍵人物卻是韓信。誰能得到韓信,誰就是未來的君王;誰若失去韓信,誰就注定必敗的命運。
嫻熟兵法的韓信六度神奇用兵,讓處於劣勢的漢軍反敗為勝,最後在垓下之役徹底擊潰楚軍,導致一代霸王項羽負氣在烏江自刎。韓信用兵之神,可稱得上中國有名的兵聖或兵仙,祖師爺所說的韓主就是韓信,他在定中看到了這位軍事天才在多次戰役中以少勝多、轉敗為勝,心中頻頻讚歎,也知道天意如此,因而命王喜襄助此人。
話說韓信是天縱英才,不像張良在年少之時曾遇高人指點,獲得了《太公兵法》。出身布衣的韓信幾乎在無師自通的狀態下,悟出了兵法之外許多內蘊深厚的道理。韓信自小就習讀兵書,他日夜閱讀、手不釋卷,而這兵法中有諸多言外之意,卻是有緣者才可通曉,也是韓信先天根基深厚,不知不覺間,自身的體會和見解慢慢超越了兵法的範疇,將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反覆推敲,練就了旁人無法理解、用兵如神的境界。可惜,韓信不像孫武留下《孫子兵法》 ,後世只能從他輝煌的戰績中揣摩一二。
其實,這個韓信也是知曉天命的,他在楚漢的爭鬥中看到了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來輔佐帝王成就霸業,而不是要取而代之的,所以最後就算功高受戮,他也是甘之如飴的,這是後話。
韓信初期也像其他各路英雄一樣,看好項家的後勢,因此投身楚營,但發現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高傲固執,沒有慧眼看透自己的資質,只讓他做持戟郎中,且韓信多次建言不被採納,心中已清楚意識到跟隨項羽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也就離他而去,轉投漢營了。
劉邦初期也未看出韓信的潛能,但他能從諫如流,聽從了蕭何的建議,將原本認為自己又懷才不遇、準備離開漢營的韓信給追了回來。其實,真正識得韓信奇才的是蕭何,劉邦並沒有這個眼光,但他信任蕭何,對蕭何言聽計從,只得讓韓信拜為大將,統領漢軍。對劉邦而言,當時讓韓信拜將是生平的一招險棋,殊不知這招險棋卻助他成就了畢生的帝王之夢,並打下了漢家天下四百餘年的堅實基業。
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王喜也聽得了這韓信拜將的傳聞,心中更篤定終是等到了祖師爺要他找的「韓主」,於是快馬前往漢營、毛遂自薦。當時漢營大張旗鼓,正招募各方好漢,特別是那些江湖上成名之人,而這王喜本就是江湖上人稱的「鐵鏢快俠」,報上名號之後也就立刻被招募的主官奉為上賓。
王喜自入了漢營,就被編排入前鋒營的探子班,這探子班是要隻身冒險闖入敵營內部或周遭探測敵情的,王喜輕功了得,這時便派上了用場。韓信雖說用兵如神,但如果敵情掌握錯誤或時效有差,那用兵的奇效便大打折扣,探子班在漢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