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即沙漠高處之石窟廟,是敦煌石窟中最精美的佛教藝術。今天的敦煌石窟,現存年代最早的,是莫高窟中三座建於北涼時期的古蹟……

樂僔和尚開鑿莫高窟的第一窟後,法良禪師在其旁繼續營建石窟,隨即引發了眾僧侶以及自王公貴族至庶民百工的波瀾壯闊的開窟造像活動。

兩位高僧的石窟早已湮沒於塞外塵沙中,敦煌石窟最初始的模樣,停留在世人悵憾的遙想中。他們的創舉,卻銘刻在莫高窟第322窟的佛龕碑文中,「伽藍之起,濫觴於二僧。」(出自 《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將永遠留芳後世。

僧徒欲尋覓真法、往生極樂,發願在懸崖峭壁中靜心苦修;豪族大戶為了永保家族尊榮;百姓為了現世與來生的福報,他們不約而同在樂僔、法良的石窟附近,不斷營建、創造,表達對神明的信仰與敬奉。

今天的敦煌石窟,現存年代最早的,是莫高窟中三座建於北涼時期的古蹟,即268、272、275窟。沮渠蒙遜在統御河西的鐵血歲月中,一路開拓、一路興佛,石窟廟也在天然的狹長地帶遍地開花。那麼,涼州石窟究竟是怎樣的尊容,北涼時期的敦煌石窟又有著怎樣別具一格的面貌呢?

涼州模式

與莫高窟境遇相似的是,作為鼻祖的「天梯山石窟」也不復昔日的聖容。天梯山正處於地震帶上,千百年來遭遇數次地震的損毀,到了當今僅存十幾個殘破洞窟,而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是第13窟的唐代露天大佛及其佛弟子的塑像。

在過去幾十年的搬遷和修復工作中,大陸學者們意外發現了幾幅業已殘缺的、掩蓋在後代壁畫之下的北涼菩薩像。與中原普遍流行的菩薩形象不同,這幾位菩薩高鼻深目、體格豐腴,姿態富於動感,更多地體現出印度、西域風格。

北涼壁畫的發現,揭開了涼州模式神祕的一角。

圖為天梯山石窟第4窟發現的北涼壁畫。(公有領域)
圖為天梯山石窟第4窟發現的北涼壁畫。(公有領域)

放眼涼州,沮渠蒙遜時期的石窟傑作還有數座,它們或可拼湊出較為完整的涼州石窟的藝術樣式。位於甘肅省肅南的馬蹄寺石窟群,是祁連山上藝術成就最高的石窟群,其中北涼時期的「金塔寺」,雖然僅有東、西兩座石窟,卻保存了經典的涼州石窟樣式,是佛教早期石窟藝術的瑰寶。

走進金塔寺的石窟,人們首先會被滿室的神佛形象、濃郁莊嚴的繽紛色彩所震撼,繼而好奇窟內獨特的構造。兩座石窟皆呈現中心塔柱的形制,即石窟中心矗立一座方形柱體的佛塔。這是早期佛教最典型的洞窟樣式,修行者在窟內可繞柱觀像,主要用於禮拜、供養等宗教活動,也叫「塔廟窟」。

金塔寺的中心塔柱,四壁分三層開龕造像,滿壁皆是以土紅、石綠為主色的彩塑,姿態、服飾各異的佛陀、菩薩、飛天維妙維肖,將塔柱裝飾得無比華麗輝煌。每一面塔柱的最下層,龕內雕刻一尊結印趺坐的主佛,神態安詳,龕外塑有佛弟子或脅侍菩薩。上面兩層佛龕,規格較小,龕內同樣塑有趺坐的佛像。

最具特色的是龕頂楣拱兩側懸塑的飛天,採用雕塑中「高肉塑」技藝創作而成,大半個身子探出龕簷,整體呈V形,有古樸稚拙之感。然而,祂們天真含笑,雙臂伸展,腰肢彎曲,衣帶飄逸,彷彿翩翩起舞,又似接引眾生,與禪定的佛祖表現出一動一靜的祥和意境。

金塔寺的飛天塑像,在整個中國石窟藝術中是獨一無二的瑰寶,被學者稱作「東方飛天之精華」。

同在肅南的還有一座「文殊山石窟」,其中的「前山千佛洞」保存了中心塔柱的形制,也是一座屬於涼州石窟的珍貴遺產。窟內的四壁滿繪,以「西域暈染法」創作出千佛聖像,因年代久遠顏料變色,人物身體多處呈現「黑圈」的特殊樣貌。所謂「西域暈染法」,是一種由淺到深、以圓圈形式層層暈染打造人物肌體的凹凸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的繪畫技法。

一千多年前虔誠的畫匠,用簡約樸實的線條和濃豔重彩的色調,描繪出他們心中神明的形象。千佛身披通肩袈裟,菩薩風姿綽約,飛天健美動感,結合涼州石窟的彩塑,我們會發現,神佛們皆是高鼻大眼、面相豐圓、體型健壯、動靜皆宜的壯美形象,彷彿從異國他鄉款款而來,把福音傳播給東方眾生。

(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製圖)

敦煌禪師

在佛法盛傳、佛寺遍地的北涼時期,敦煌城中又出了一位傳奇高僧。他有著奇特的樣貌,兩條眉毛連在了一起,人們都敬稱他「連眉禪師」。他來自西域的罽賓國,法名曇摩蜜多。他少時每遇佛事,便欣然雀躍,七歲時便出家修行,之後博覽群經,精通禪理,深受眾生景仰。

這位少年高僧,早早發下弘揚佛法的誓願,多年來遍歷西域各國。他路過龜茲時,竟然有神明託夢諭示國王,將有一位福德深厚之人來到你的國家,一定要好生供養他。龜茲國王親自到郊外等候高人蒞臨,就等來了蜜多,於是恭敬地把他迎入王宮,提供各種供養。然而蜜多不為所動,幾年後繼續向東方走去。臨去時,神明又降夢於國王:有大福德的人要離你而去了。

蜜多穿過沙漠,像樂僔一樣來到了敦煌。他發現,這才是理想的弘法之地,從此住了下來。他在城外荒漠中,擇一閒曠之地,準備建立寺院,為人們講經論法。由於他是西域高僧,敦煌人爭相供養,他的寺院很快營建完成,樓閣殿宇、池沼園林極為莊嚴潔淨。

為了能在沙漠中吸引更多信眾,蜜多率領弟子們在寺院周圍種植千餘株柰樹,不僅讓寺院更加美觀,還有效地阻擋風沙對寺廟的侵襲。而寺院規模越來越大,開支也與日俱增,蜜多又在寺院附近開墾出百畝良田,補貼寺院費用。一時間,蜜多身邊學徒濟濟,敦煌禪業大盛。

這時也是開鑿莫高窟的一個鼎盛時期,蜜多也組織僧眾參與開窟造像的活動。後人推測,莫高窟的北涼三窟,極有可能就是蜜多的功德窟,第275窟有他的供養像,第268號的多室禪窟有供他禪修的地方。◇(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