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小學的翔翔(化名),患有先天心臟疾病——心室中膈缺損,雖然沒有出現不適的症狀,但身材相較同齡學童瘦小之外,體重也沒怎麼增加,讓家人很擔心影響發育,以及出現併發症。
心室中膈缺損造成的影響
花蓮慈濟醫院兒童急重症科主任裘品筠表示,心室中膈缺損是常見的先天心臟疾病,約每1,000名新生兒就有1人罹患心室中膈缺損。新生兒在胚胎時期,心室生長不完整,在心室中膈上出現小洞;有一部份會在1歲前,小洞隨著生長而自行閉合。如果小洞未閉合,加上缺損很大,使大量的血液分流,不僅容易造成肺動脈高血壓、呼吸急促、感染肺炎、生長遲緩,嚴重時還會發生心臟衰竭。
上述的案例翔翔,雖然心室中膈上的缺損不影響生活,但左心的血液持續流進右心,長期下來會造成肺動脈壓慢慢上升,導致心臟的負擔增加,甚至引起肺動脈高壓等併發症,因此決定以心導管手術使用關閉器封起破損缺口。
心室中膈缺損主要分為四型
第一型:位於肺動脈正下方,大部分伴隨主動脈瓣膜的脫垂
第二型:破損位於主動脈下方,屬於膜周型,是最常見的心室中膈缺損,約佔70%。
第三型:心內膜墊缺損。
第四型:肌肉型缺損,如果破損不大有機會自行癒合。
心導管手術風險低、復原快
裘品筠說明,常見的心室中膈缺損為第二型膜周型,有一部份病童的心室中膈缺損周圍會自行生長結締組織,將破洞包起癒合,但如果隨著生長,缺損未自行癒合,經過醫生評估,可以採用心導管手術的方式,將破損封起,讓血液流向回歸正常。
裘品筠補充說,只要孩童體重達8公斤以上,在醫生的檢查與評估下,採用心導管手術關閉器將破損封起,手術1~2小時可完成,相較於傳統開心手術,傷口小、復原快,也不須使用體外循環機暫時代替心臟,降低不少手術風險。
應定期回診追蹤恢復狀況
裘品筠提醒家長,儘管患有先天心臟疾病的孩童沒有不適的症狀,或是經由手術已復原,也需要定期回診追蹤恢復狀況;同時醫療團隊也會與家屬進行照護衛教,請家長應注意均衡飲食、勤洗手、按時用藥、減少孩童哭泣頻率;如果有心律不整的情況發生時,務必限制孩童活動的強度。◇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