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寓言中有個家喻戶曉的「龜兔賽跑」故事,在傳統中國文化中,也用類似的比喻。戰國時代的荀子用「跛鱉千里」來勉勵人,鍥而不捨,勤勉修身,只要有恆心努力不懈,雖然條件差,終會有所成就。
《荀子.修身》:「蹞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人們知道龜鱉的行動緩慢,跛腳鱉更不用說了。然而,荀子說只要堅持不懈,跛腳鱉依然可以爬行千里;人要是持續不停地積土,也可堆成山丘。比喻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恆,儘管條件奇差,好像一隻跛腳鱉,也能有所成就。
「蹞步」(蹞音軌)也作「跬步」,走路時踏一腳稱「跬」,另一腳再向前踏稱為「步」,所以蹞步就是半步,一舉足的距離。《小爾雅.廣度》:「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荀子用「蹞步」來作比喻,顯現了他的學問精到。一隻「跛鱉」,一舉足就只能走正常步履的半步而已。 跛鱉積半步而達到千里,沒有恆心怎能做到?字義和道理寓意都很明白了。
孔子作育英才,有教無類。荀子也是一樣,勉勵所有人,以恆心來補充不足。荀子不論在修身或學習方面,他都用「蹞步」提醒人、激勵人要行千里就要勉力而行,持之以恆:
在《荀子.勸學》篇,他說:「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在《荀子.修身》篇,他說:「蹞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他以海喻學問,以山喻修德,不論是勤學或修身,都要從蹞步開始,一步又一步踏實而行,累積蹞步之功以致千里。「跛鱉千里」勉勵人鍥而不捨去實踐,達到為學和修身的人生目標。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1] ,功在不舍(*捨)。」
聰明才智再高,也不能一蹴可及,唯有「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見《荀子.勸學》,鐵杵磨成繡花針來。
荀子看到天下人的大通病是沒有恆心,不論聰明才智高低的人都有這種問題,所以他明白說道:「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路雖近也要去行,老在原地踏步也到不了;事雖小也要動手做,不開始做永遠也做不成。這是人人都能感受的經驗。看那時光荏苒流逝,曾經有過同一個目標的人,有的成功達到終點了,有的半途而廢,也有的完全沒有行動,差距之間,反應了實踐和恆心的差異。
下功夫修身時,荀子又提到清楚掌握方向、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不明道路,失去方向,迷了途一進一退,一左一右,找不著北,那麼即使最優秀的良驥也走不到目的地。而且在判斷目標方向時,即使開始的蹞步之差也可能造成千里之誤的結局。漢代賈誼就提醒人修身要重視「審微」的功夫,他說:「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謬千里也。」 [2]開始的半步之差,可能導致誤入歧途,失之千里的後果;大亂不也是從最初微小的差錯開始的嗎!
不論為學或修身的成果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荀子以跛鱉千里,勸喻人持恆「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持恆累積學識,持恆修出高德大善的聖人之心,而這一切都要從蹞步做起。人們應該都懂得這番道理,實踐時,就看人的「恆心」到不到位了。荀子一直苦口婆心勸世人勤學、修身修善德,他用各種譬喻讓人謹記要有成就的要訣在恆心,「跛鱉千里」讓人印象深刻。
[1]駕:馬拉車走一天的路程叫作一駕。
[2]出自賈誼《新書.卷二.審微》◇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