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上千年歷史的活版印刷技術是古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為不同朝代文明的傳承奠定了重要基礎。在長沙灣元州街的一間老店中,還保留著這一傳統工藝,牆面的字粒櫃歷經歲月洗禮,富有質感的凹凸鉛製字粒訴說著香港近代印刷史。陳秋鳳是「陳文彫刻」的第二代傳人,自7歲就開始幫爸爸打理店舖生意,長大後將自己的青春年華投入其中,未曾離開過這間店。如今也快退休的她仍然守著老店,保存著這批已經停產的字粒:「我自認是一個很懷舊的人,我要將這些東西保存到一直到不能保存為止。」


富有質感的凹凸鉛製字粒訴說著香港近代印刷史。(陳仲明/大紀元)
富有質感的凹凸鉛製字粒訴說著香港近代印刷史。(陳仲明/大紀元)

人稱「貓姐」的陳秋鳳十分健談,尤其提起老本行更是滔滔不絕,即使出去旅行也到處找尋當地的舊式印刷廠,了解其它地區的活版印刷工藝,她羨慕台灣如今仍還有鑄字行,而香港一間都沒有了。她常常感嘆電腦興起後活版印刷的衰落,又沒有博物館願意收藏和記錄,她略帶婉惜地說:「我們退休了,活版印刷這行也要成絕響了。」她知道回到過去的年代已不再可能,但仍希望守著老店,相信總有人對此感興趣,只要她在這裏一天,就想透過口耳相傳把這一工藝給更多人認識。

印刷業光輝歲月 從早做到晚不言苦

「陳文彫刻」由陳秋鳳的父親於六十多年前創立,家中身為長女的她從小就在父親的一人工場中幫忙,家中有六個兄弟姊妹,妹妹和弟弟也曾經幫手,但堅持到今日的只有她一個。

最初父親在青山道單幢樓梯前擺檔,幫人雕刻圖章和做膠印,有同行介紹印刷卡片是熱門行業,於是陳師傅將印刷變為副業,白天在樓梯口刻圖章,夜晚回家執字粒、排版,幫人印卡片。陳秋鳳描述:「爸爸所有工作都是『一腳踢』,很辛苦,我們小時候都看在眼裏。」那時候,陳秋鳳才讀小一,晚上回家後,父親用字粒排好版,交給她學習把卡片放在印刷機上,逐張逐張印,印好後再將版交還給父親,父親換版給她印新的卡片。那時候陳師傅還沒有自己的店舖,住家便是工場,一直到1986年,才正式在元州街有了自己的舖頭。


陳秋鳳自小便協助爸爸做印刷工作。(陳仲明/大紀元)
陳秋鳳自小便協助爸爸做印刷工作。(陳仲明/大紀元)

陳秋鳳長大成人,一天都沒有離開過自家的舖頭:「從來都沒有出去打過工,那時候真的靠雙手做事,你做開這件事就做不到第二件事,那時候我覺得,爸爸那麼辛苦,我應該幫他。」陳秋鳳描述當年印刷業的黃金時期,不只是她家,每一個印刷公司都忙得不可開交。從協助聯絡客人、買字粒、買紙,到排版、印刷,都是她一人承擔。待她能上手後,父親繼續做著老本行——刻圖章,並增加了燙金工藝,幫人製作喜帖、賀年卡等等。


父親刻圖章,長女陳秋鳳負責排版印刷卡片。(陳仲明/大紀元)
父親刻圖章,長女陳秋鳳負責排版印刷卡片。(陳仲明/大紀元)

陳秋鳳回憶:「早上來到工場,鄰居說你吃個早餐吧。我說不好意思啊,我要趕工!」忙碌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每一張卡片都滲透著印刷工人的心血:「用手逐張逐張印,你說辛苦,那時候真的沒有想到這樣的,就想著要交貨了,幾時答應了別人,要交貨給別人。其他的印刷行家都是這樣的心態,最重要交貨、交貨,不要做錯事。」陳秋鳳常常工作到深夜12點、1點才回家,將全部的青春年華都投入其中。

與「字粒」打交道的日子

在「陳文彫刻」店舖中,陳秋鳳最引以為傲的便是密密麻麻的「字粒牆」,櫃子分成一格格裝滿字粒,對於外行人而言恍如墜入字海中,感到眼花繚亂,但對於陳秋鳳來說,這裏全部都有規律可循。她介紹,漢字主要有七個尺寸,字體包括楷書、黑體、宋體、仿宋體,在牆上的字粒的排列按照部首、字體、大小進行組合,如果有一些冷門的漢字或部首不清晰的漢字,會專門放在一個「雜字區」。對於熱門字體,如「龍」字也會安排一個專門的區域擺放。


在「陳文彫刻」店舖中,有密密麻麻的「字粒牆」。(陳仲明/大紀元)
在「陳文彫刻」店舖中,有密密麻麻的「字粒牆」。(陳仲明/大紀元)


密密麻麻的字粒其實有據可循,歸類清楚。(陳仲明/大紀元)
密密麻麻的字粒其實有據可循,歸類清楚。(陳仲明/大紀元)

七、八十年代最常來製作卡片的客人通常是長沙灣的商戶,糧油食店、裝修公司、時裝店等等,主要印個人卡片和小廣告。當時的小廣告不像現在有彩色油墨印刷那麼豐富,主要靠字體呈現,連圖畫都沒有,很簡單地印出是甚麼公司,寫清楚地址和電話,人們就會自己去找尋了。陳秋鳳解釋,因為店舖印卡片居多,主要都是九龍區的客戶,那麼地址中的「龍」字出現最為頻繁,字粒中的「龍」也是消耗最快的。


陳秋鳳介紹,在牆上的字粒的排列按照部首、字體、大小進行組合。(陳仲明/大紀元)
陳秋鳳介紹,在牆上的字粒的排列按照部首、字體、大小進行組合。(陳仲明/大紀元)

她介紹,字粒一般由金屬鉛製成,屬於軟金屬,經常印製時會磨損,要經常更換。有時候客人要求印製的字剛好用完,她就要特別過海到中環購買。在八十年代後,活版印刷日益沒落,鑄字公司也越來越少,她經常幫襯中環的三間鑄字公司,雖然每間公司的風格都有差異,但只要能找到適合的字體,她都會進貨,過去的印刷全靠字粒:「當年所有電腦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所有印刷品靠這些字粒去做。」


字粒一般由金屬鉛製成,屬於軟金屬,經常印製時會磨損,要經常更換。(陳仲明/大紀元)
字粒一般由金屬鉛製成,屬於軟金屬,經常印製時會磨損,要經常更換。(陳仲明/大紀元)


英文字母字粒。(曾蓮/大紀元)
英文字母字粒。(曾蓮/大紀元)

排版是一種工藝

如今有電腦排版,錯字可以即刻修改,但在活版印刷的年代,改錯字可不是那麼簡單。

活版印刷的「排版」是一種工藝,陳秋鳳展示不同尺寸的長方形木托,這是活版印刷的重要工具。印刷工人找到需要的字粒後,會將字粒按照客人所需排在木托上,因卡片尺寸較小,所以通常用較硬的紙張來分隔字距和行距,製成卡片的模版。通常會先印出來校對,若無誤方可付印。


不同尺寸的長方形木托是活版印刷的重要工具。(陳仲明/大紀元)
不同尺寸的長方形木托是活版印刷的重要工具。(陳仲明/大紀元)

陳秋鳳提及,最令印刷工人揪心的便是若排版時印錯內容後,客人要求重印時已經「散版」,即已經將字粒歸位,則意味著工人要重新找到字粒再排一次,非常花時間。因此她都會盡量在排版時做到最好,校對清楚再印。

她最佩服的便是當年的報社的排版工人,上萬字的版面分佈不同的字號、字體及各種漢字,每個版的排列都頗費心機,而且每天清晨4點要送報紙到報檔,凌晨便要印刷,在短時間內做到一字不錯,壓力也是不小的。

配套不足難開工作坊

近年多了保育人士前來探索舊區中的老店,也有有心人做免費導賞團帶領公眾認識長沙灣社區。人氣Café Tea Hub的負責人Tiffany早前曾舉辦導賞團,帶領公眾人士到訪陳文彫刻,認識活版印刷傳統工藝,陳秋鳳也十分樂意與大家分享,歡迎參加者拍照留念。


陳秋鳳十分樂意在公眾導賞團期間與參加者互動。(陳仲明/大紀元)
陳秋鳳十分樂意在公眾導賞團期間與參加者互動。(陳仲明/大紀元)


如今陳秋鳳仍保留著印刷機,雖想開辦工作坊,但因配套跟不上而無法進行。(陳仲明/大紀元)
如今陳秋鳳仍保留著印刷機,雖想開辦工作坊,但因配套跟不上而無法進行。(陳仲明/大紀元)

Tiffany詢問陳秋鳳是否可以開設工作坊給更多人認識這一傳統工藝,她無奈地搖搖頭說:「我想做,但是有些事情限制,很多配套跟不上。我有印刷機,也可以教人排版,但是現在鑄字廠都沒有,我的字粒又不齊全,如果真的要印,少了字粒怎麼辦?又如印刷機若出了問題,也沒有廠可以維修,配件都已經停產。這些配套不解決,我怎麼開工作坊?」


早前Tiffany在中秋節前開辦導賞團,有活版印刷體驗,陳秋鳳仍保留著參加者選出的字粒。(陳仲明/大紀元)
早前Tiffany在中秋節前開辦導賞團,有活版印刷體驗,陳秋鳳仍保留著參加者選出的字粒。(陳仲明/大紀元)

*********

陳秋鳳的父親20多年前退休,一直靠她守著老店,即使活版印刷已經成為絕響的今日,她仍保存著當年的器材,不少團體曾想收購,也有國外一間主題酒店想高價買下她的字粒牆來做展覽,都一一被她拒絕。「很多行家都丟掉了這些工具,比我年輕的人都丟了,我堅持放在這裏。這些工具對我來說不是買賣關係,是金錢衡量不到的。有人說很值錢,我覺得不是錢的問題,我覺得放棄很浪費,始終這是我們中國重要的發明。」◇


「陳文彫刻」一隅。(曾蓮/大紀元)
「陳文彫刻」一隅。(曾蓮/大紀元)


陳秋鳳一直守著老店,希望得到更多人關注與欣賞傳統活版印刷工藝。(陳仲明/大紀元)
陳秋鳳一直守著老店,希望得到更多人關注與欣賞傳統活版印刷工藝。(陳仲明/大紀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