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界東北的沙頭角慶春約七村——荔枝窩、鎖羅盆、梅子林、三椏、牛屎湖、蛤塘與小灘,迎來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這是鄉約內的盛會,村民們無論遠近,都紛紛返村參與醮會,為自己的家鄉祈福。十年間,在一眾有心人的努力下,一些村落的環境也有所改善,叢林般的荒廢農田重新開墾起來,舊屋修復工作逐步進行,荔枝窩新碼頭即將展開工程。伴隨著多項文化藝術活動的展開,更多遊人前來認識村中的歷史文化。
從烏蛟騰出發,踏著清幽的山野小徑,陽光透過樹林灑下絢麗光芒,一路伴隨著雀鳥啼叫聲、潺潺流水聲走來,途經連結著印洲塘的三椏灣,約兩小時的路程,來到小灘的海濱小徑轉角處,便看到遠方搶眼的慶春約太平清醮花牌。「又過了十年!今年打醮是十二月,比以往的十一月遲了,不過也有很多村民回來。」81歲的荔枝窩村長曾亞七望著眾多的訪客,為村中難得的熱鬧場面感到高興,更盼望村落能恢復過往的生機。
醮會連續四日 全村齋戒
慶春約太平清醮持續四日,自黃曆十一月十八日至廿一日(12月13日至16日)。醮會開始後,全村齋戒,村內每日設齋宴招待賓客,直至化大士儀式結束後,方可開齋,村民於次日設九大簋慶祝。
在打醮正日(12月15日),來往荔枝窩碼頭的訪客高達三千人,每一艘渡輪都是滿載客人而來。荔枝窩村長曾亞七感嘆:「很久沒有那麼熱鬧了!」亞七叔細數幾十年前的一幕幕,他深深記得在八十年代的打醮才開始轉為出演粵劇,過往因經費所限,打醮期間演的是木偶戲。幾十年間,村中也歷經起起落落,身為村長的他表示自己一直以來對村中的事務都盡心盡力,直到耄耋之年仍然甘心付出,不求回報。
梅子林村長曾玉安,身為今次醮務委員會的執行主席之一,幫助協調今次打醮的內外事務,聯絡海外村民、各個友好團體等,將活動辦得有聲有色。他感激地說:「沒有村民和各團體等的支持,我一個人有心做也做不成。」另一位執行主席曾茂皇提到,慶春約七村很多村民都不在村內居住,散居全球各地,籌委會在兩年前就開始為今次的打醮作準備,才有今天的成績。
打醮期間,少不了熱心村民的幫手。蛤塘村發記士多發哥發嫂二人,在醮會中擔任義工,幫忙籌備宴席而奔波。發哥認為,打醮是村內的大事,村民能夠幫忙的都會盡量協助。他和妻子這些年克服種種困難在蛤塘生活,靠自己的雙手為村中增添一分色彩,恢復小村生機,也希望吸引更多村民回流,共同守護村落。
太平清醮作為聯繫慶春約村民和鄰近村落、友好團體的盛會,沙頭角吉澳村民也鼎力支持,並帶同獅子到賀。太平清醮首日,慶春約村民乘船到吉澳天后宮迎請天后。吉澳天后宮廟祝李玉英(姨婆)年近九旬,也不辭辛勞,醮會期間連續三日前往荔枝窩出席盛會。姨婆身穿客家婦女的傳統服飾,在家人的攙扶下前來,她微笑著說:「一定要來的,我每一屆都來!我們村民之間的關係很好,我們之前安龍太平清醮,他們也來賀醮,禮尚往來嘛。」賀醮期間當然也少不了麒麟、醒獅,來自友好團體的麒麟醒獅在今次打醮中也十分令人矚目。
小瀛故事館啟用 記錄村落故事
藉打醮的大日子,村民紛紛返村參加傳統活動之際,自2016年開始籌備的小瀛故事館也在打醮期間啟用。
位於荔枝窩、毗鄰荔枝窩協天宮的小瀛學校,開設小學一至六年班,也是當年七村村民的事務中心。可惜因村民的搬離,收生不足,該校於1988年關閉。時隔三十年,空置的校舍終於重現生機,活化為「小瀛故事館」,將多村的客家文化與訪客分享。
筆者與多位慶春約的村長、村民傾談時,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兒時就讀的小瀛學校,更是他們的集體回憶。當年翻越漫漫山路求學的日子,雖然艱苦,但是快樂。從不少村落到達學校都需要三十至四十分鐘的腳程,甚至更長。跟隨著校友的腳步從蛤塘村走蜿蜒小路到達小瀛學校,又從小瀛學校走回蛤塘村,在十二月涼爽的天氣中也汗流浹背,可想而知當年村民們求學、工作的辛苦。
在小瀛故事館中分了多個區域展示豐富的當地文化,如節慶、生活、飲食、服裝、生態、地質等,將村內客家文化的特色與眾人分享,幫助人們銘記村中歷史。從英國返村的范氏後人看到故事館中所展示的親人舊照,介紹道:「這是我的外婆!那時耕田勞作、編竹,很辛苦的。」客家婦女一輩子營營役役,為維持家庭生計而付出,卻默默無聞。荔枝窩村長曾亞七希望故事館能夠進一步令參觀者認識村中的文化——南遷的客家族群的特色。
以約有400年歷史的荔枝窩為例,村民的生存方式以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為主。在1950至1960年代是荔枝窩的全盛時期,當時人口過千,屋舍過百,共分為九條巷。當時的村民對外經濟多以售賣竹及竹製品為主,農產品大多供自用,若有盈餘,則要到大埔墟或者沙頭角墟市交易。由於交通不便,每一次外出都需要依靠擔挑步行,十分辛苦。除了種植作物外,村民還擁有數十艘漁船,用以出海捕魚。
這些歷史印記,均透過故事館圖文聲色並茂的展品呈現出來,也將成為荔枝窩之旅中的一個新景點。
*********
從英國、歐洲等地返村的村民,今次打醮期間見到荔枝窩、梅子林、蛤塘均多了不少藝術品,紛紛舉起相機留念,將家鄉越來越美麗的模樣與朋友分享。
梅子林村長曾玉安介紹,近年非政府組織與村民合作復耕及舉辦活動,令更多人認識了村落情況,也吸引了更多有志於復興鄉郊地區的有心人前來幫忙。環保署轄下的鄉郊保育辦公室去年成立,荔枝窩鄉郊復育工作是優先推動的項目之一。美化村落,進行文化推廣,客家村屋的修復活化,也是復村的出路之一。今年的好消息則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恢復了中斷40年的蛤塘和梅子林供電,因此令村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曾玉安希望復村的腳步可以持續下去,吸引更多村民回流,使新界東北的客家村落再現生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