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香港故居近期被清拆重建,再次引人關注,十年前為保育故居而舉辦的「李小龍故居概念設計比賽」,是阮繼增(Jimmy)人生旅程中的一段重要回憶。參與比賽的高手如雲,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設計師都在比賽中一展身手,當時經驗尚淺的園境師阮繼增和拍檔張貴彥成為專業組冠軍得主,將李小龍的人生故事融入設計中。阮繼增認為勝出猶如宋代名將韓世忠的黃天蕩大捷一般,而這段經歷也鼓勵了阮繼增持續在繪畫、設計路上前行。他筆下的畫作有著豐富的元素,如今開創「電車畫」,將香港故事融入畫作中。
阮繼增的父親是知名海報設計師阮大勇,受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歡畫畫,長大後對這一愛好也未曾消減。阮繼增雖不是全職畫家,但畫筆常常伴隨著他,外出旅行時,他會用畫筆記錄他所見的建築;他也曾獲邀在母校校慶時,為校長、老師及校友繪畫肖像;近年來他最感興趣的,則是以電車車身為背景,繪上人物、廣告、招牌,甚至將不少獨具香港地區文化特色的元素加入畫中,稱之為「電車畫」。他認為畫畫的創作空間比相片大,每一幅畫都獨具意義,有更大的空間表達故事與情感。
繪畫細節暗藏乾坤
熱愛旅行的阮繼增,常常在旅途的細碎時間中寫生。對他而言,除了用相機記錄風景外,手上的畫筆更能表現那一刻的心情,美國、法國、西班牙的城鎮、街景盡在筆下。他認為在外國寫生時心情更為放鬆,沒有香港步伐極快的壓迫感,能透過畫筆將自己與這個地方相連,成為旅途的一大樂趣。
除了畫風景和建築外,阮繼增也愛畫人。他提到,其實平凡人物比明星、球星更難畫,名人的形像特徵鮮明,而普通人則需要更細緻地觀察才能區分出每個人的特點。在阮繼增的母校張祝珊英文中學35和40周年校慶時,他應邀作畫,用細膩的筆觸表現出每一個人的特徵。過程中毫不簡單,40周年校慶的肖像畫足足用了一個月完成,力圖表現每一個人所擅長的領域,並加入學校的特徵,雖然辛苦,但阮繼增認為是值得的。
在今年的50周年校慶,阮繼增則改變風格,為母校獻上特別的「電車畫」,使用在歷史博物館展出的50號電車為背景。這部電車正是他小時候的回憶;電車編號169,則比喻學校於1969年創校。仔細觀察電車畫,會發現每一個細節都具有特別的涵義。
翻閱阮繼增最新的作品,便是一系列與香港地區相關的電車畫,如筲箕灣、西灣河、北角、銅鑼灣等。談論起畫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阮繼增都能詳盡解說其中所代表的含義,如隱藏在筲箕灣電車畫中的譚公誕、花牌、雞蛋仔、中式帆船、文娛中心、將軍石等等,都能體現當地的特色。他在開始每一幅畫作前都會考究當地的歷史文化,希望能在畫作中透過細節展現出地區小故事。
這一系列與香港文化緊密結合的電車畫還在創作中,阮繼增計劃集齊12個地區,便可以出一本年曆。他也於今年七月在新蒲崗一間咖啡店舉辦電車畫作品展,與眾人分享畫作中的香港本土文化,更贈送一張電車畫原稿予老闆娘,以感謝她對畫展的支持。
汲取宋代武將智慧
阮繼增對宋、明兩朝歷史頗有興趣,他時常以歷史人物故事勉勵自己和朋友們,希望能夠汲取古代智慧融入現實生活中,以豁達、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繪畫作為阮繼增的一大愛好,也為他帶來自信,積極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希望能夠透過畫作與他人交流,也希望筆下的作品能表現出香港獨特的文化風貌。
十年前,阮繼增參與「李小龍故居概念設計比賽」,這一國際性的設計大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建築師投遞作品,這也是阮繼增首次參與如此大型的設計。在報名比賽後,阮繼增和另一位年輕拍檔張貴彥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在概念、排版、設計方面精心安排,並從人文的角度去詮釋李小龍的生命故事,將李小龍生命的旅程體現在設計中。
參考自己最喜歡的電影《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阮繼增將作品命名為「Enter The Journey of Little Dragon」,整體的設計以隧道的形式展現。在設計方面則分別以透視圖、平面圖、立體圖各六張展現。他引入中國古代行軍打仗的概念,總有一隊兵是主力,他便特別用透視圖去吸引評判的注意。
喜歡歷史的阮繼增在準備參賽的過程中,也把自己想像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這位將領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武藝對抗金兵,其中《宋史》中記載了一段以八千人對十萬敵軍的黃天蕩大戰令人印象深刻。阮繼增把自己比喻為韓世忠,即使面對實力強勁的對手,也不慌不忙,用心做好自己的設計,能夠踏上領獎台,一躍成為專業組冠軍,他感到鼓舞。在隨後的繪畫與設計路上,他也時刻提醒自己要有韓世忠一般的膽識,勇於嘗試,不屈不撓,注重細節,方能持續進步。
*********
詢問畫畫帶給阮繼增甚麼,他笑笑說:「畫畫帶給我自信,尤其是工作不太如意的時候,畫畫帶給我心靈上的安慰。」他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從繪畫過程中細細品味人生哲學,用畫筆說故事,與他人共享創作樂趣。◇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