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是一場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戰爭。 在300年之內,歐洲的基督徒發動了至少10次的大規模進攻, 為收復「聖城」耶路撒冷……

七、千年世仇的開端:十字軍東征(公元1096~1396年)

十字軍東征的起因

十字軍東征是一場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戰爭,在300年之內(公元1096~1396年),歐洲的基督徒發動了至少10次的大規模進攻,目的是為了收復「聖城」耶路撒冷,以及解救受穆斯林威脅壓迫的基督徒。

十字軍的裝束。(公有領域)
十字軍的裝束。(公有領域)

但最初發兵的原因卻不僅僅於此。而屢次出征的結果,也只有第一次真正成功達到目的,佔領耶路撒冷;其餘的行動不是失敗,就是無疾而終,甚或轉移目標,攻擊同樣信仰基督的東羅馬帝國。

公元1071年,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大勝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並佔領其大半領土。拜占庭皇帝面臨國家存亡,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向羅馬教宗求救。

不久前,雙方才因為宗教問題而鬧僵,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希臘正教」不願接受教宗的命令,與「羅馬天主教」決裂(公元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十幾年來雙方形同陌路,若非情況危急,拜占庭皇帝不會先低頭。

當時的教宗烏爾班二世(Beatus Urbanus PP. II)想藉此重修舊好,於是在公元1095年,號召歐洲各國組織軍隊前往救援。

歐洲在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進入文化相對落後的中世紀時期。在數百年中,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各個民族逐漸接受基督教,人們思想單一,十分虔誠。由於普遍不識字,閱讀和解釋《聖經》的權力掌握在神職人員手中,人們對之言聽計從,羅馬教會的權力與勢力強大。

教宗的目標是解除拜占庭帝國的危機,但歐洲聯軍卻將目的地從君士坦丁堡延伸到耶路撒冷。這是因為塞爾柱擊潰拜占庭之後,又迅速奪取埃及穆斯林手中的巴勒斯坦及耶路撒冷,之後自己又再分裂內鬥。

數十年間,不同派系、不同種族的穆斯林互相攻打,巴勒斯坦成為戰亂地區。雖然穆斯林並未禁止基督徒前往聖地朝聖,但從歐洲來的基督徒卻經常受到襲擊,到耶路撒冷的路徑實際上是中斷的。

當時的基督徒相信,耶穌在世後的一千年,「世界末日」會到來,世人將面臨「末世審判」,有罪的人將被打入地獄,萬劫不復。為了將來不在地獄裏永遠受苦,如何可以在人間贖罪以洗清罪業,就成了歐洲人關切的話題。定期到教堂望彌撒、向神父懺悔、捐獻給教會等等,都是平時贖罪的方式。

前往聖地朝聖,一向被視為最能展現個人的懺悔之心,藉著聖地神的力量,消除之前的所有過錯,完全淨化成為無罪之人,是最有效的贖罪方式。所以當異教徒的內戰導致基督徒無法前往耶路撒冷朝聖時,對他們的心理而言,幾乎等於在末世審判到來之前,自己的命運就已經被提早宣判,因為基督教認為,人一出生即是有罪的。

在這種宗教思想濃厚的氛圍中,參加收復聖地、解救基督徒弟兄的「聖戰」,成為一條比單純的朝聖更能快速贖罪的途徑,甚至可以從地獄直達天堂。也因此當教宗登高一呼時,各地熱烈響應,不分種族或階級。當下約定以「十字架」作為標誌,大量製作徽章發放,「十字軍」之名就此產生。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軍力大約有1萬2,000人,是一支由貴族與騎士組成的正規軍,在公元1099年攻破了耶路撒冷。基督徒收復聖城後,同樣以屠城作為入城的儀式,和之前的穆斯林征服者沒有兩樣。

大多數的穆斯林與猶太居民遭到殺害或燒死,只有少數人僥倖逃出城外;基督徒則因為之前已被穆斯林統治者驅逐出城,而得以逃過此劫。

十字軍佔領的耶路撒冷,是一個經歷數十年的戰亂後變得貧瘠破敗的小城鎮,與歐洲人對聖城的想像天差地遠。即使如此,基於對宗教的熱情,十字軍不願將聖城歸還給它最初的統治者拜占庭帝國,而是在此建立一個「耶路撒冷王國」,並且禁止穆斯林進入。

此外,十字軍還在地中海東岸建立了另外三個基督教國家,並幫助拜占庭帝國奪回部份失土。

「聖殿騎士團」傳奇

戰後大部份的十字軍選擇返鄉,只有大約一百多人留在新的國家裏。為了保衛聖地,二位來自法國的騎士在公元1119年提議成立「聖殿騎士團」(Ordre du Temple)。這是一個軍事性的修士組織,最早的基地在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剛開始只有9名騎士,在缺乏經費的情況下勉強維持。

但從公元1129年教宗正式承認其地位後,情況完全改變。他們陸續從教宗那裏獲得許多特權,包括直屬教宗管轄、不受任何國王或主教的指揮;除了免繳稅捐外,還能在領地上收取什一稅(稅率為所得的1/10)等等。

從此「聖殿騎士團」發展迅速,成員最多時曾超過2萬名,但據說每次參戰通常只派出300名左右的軍力,就能以寡擊眾而取得勝利。從公元1129年到1291年,聖殿騎士參與了幾乎所有的保衛聖地的戰爭,是西亞基督教國家的重要支柱。

歷史上記載了公元1177年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年僅16歲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Balduin IV. ,公元1161~1185年)帶領80名聖殿騎士、375名騎兵與數千步兵,迎戰埃及的蘇丹薩拉丁(Saladin,公元1174~1193年在位)帶領的3萬穆斯林,使蘇丹只能帶著不到1/10的殘兵逃回埃及。(此次戰役被好萊塢拍成電影《王者天下》,不過劇情和史實出入甚巨。)

除了勇於作戰外,騎士團也善於經商。他們不僅擁有大量的地產與捐款,也在地中海及歐洲從事商業性活動與金融服務來充實資產,為歐洲最早經營銀行業務的組織,在各地設有分支機構。聖殿騎士團的財力與軍力盛極一時,曾有「富甲天下、勢可敵國」的說法流傳於基督教世界之中。

公元1144年,穆斯林開始大舉反擊,基督教地區光靠當地騎士團的兵力已無法抵禦敵軍如浪潮般的進攻,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年)因應而生,但以失敗告終,一個十字軍建立的國家被滅。

此後,穆斯林的勢力逐漸佔上風,公元1187年,薩拉丁捲土重來,帶領大軍攻陷耶路撒冷,聖城再度回到穆斯林手中。

聖殿騎士團撤退到塞浦路斯島,仍然繼續參戰,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區抵抗穆斯林的進攻,直到公元1291年最後一座基督徒控制的城市失守,耶路撒冷王國正式滅亡為止。

聖殿騎士團的命運與耶路撒冷的命運是聯繫在一起的。當耶路撒冷失守後,聖殿騎士團即使在歐洲各地擁有龐大產業,也因為失去憑藉的根據地而隨之衰微。此後,騎士團成員各自回到歐洲的故鄉,不久後就因為龐大的財富與對法王的巨額債權而引起後者的殺機。

公元1307年,在法國的聖殿騎士全部被捕,以宗教異端的罪名處死,財產當然全部沒收。教宗受法王所迫,於公元1312年宣佈解散聖殿騎士團。◇(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