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有人說如果感冒發燒要先看西醫,到退燒後才看中醫,但這其實並不是絕對的。曾經有一位95歲的老婆婆告訴我,儘管她有看過西醫,但她一生都幾乎沒有吃過西藥,不管是甚麼疾病,她都只會接受中醫的治療,至今仍十分健康。她憶述她曾被西醫診斷有血壓高和糖尿病,但最後都是吃中藥康復的。所以,即使有感冒發燒,其實也可以放心服用中藥治療。

那為甚麼每次感冒看中醫後,總是感到病情停滯不前,或只有很微小的效果?個人意見認為,這並不是因為中藥遜於西藥,而是用藥的方法是否正確。

古時有一位治感冒很出名的醫家張仲景,他創立了當今常用的桂枝湯。他對此方的服藥方法要求十分嚴格,他特別提到要「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其意思是若然服藥後沒有好轉出汗,就要縮短服藥之間相距的時間。

一般來說,中藥多數是每日服用兩次的,但其實如果病情嚴重時,一日僅兩次藥可說是杯水車薪。患上感冒發燒屬病情嚴重時,每日服3至4次藥其實是很合適的,因這可以加強藥物的力量來抵抗感冒。病人患了感冒能否退燒,很大機會就是取決於服藥的次數。

除了服藥時間是關鍵,所用的藥物亦是舉足輕重的。中藥當中也有能夠有效退燒的藥物,常見的有石膏、柴胡和黃芩,比較不為人知的有水牛角和青黛,這些較少醫生使用的藥物雖然效果顯著,但並不是每間診所或藥房都有儲備這些藥,導致坊間常流傳「中醫治不了發燒」這個謬論。

在服藥次數和藥物選擇的基礎上,準確辨症亦是相當重要。香港位於廣東華南地區,感冒多數都屬於風熱型,偶爾才會遇到風寒型。如患者得了感冒而且發燒,就必須要準確辨症才能快速退燒。值得一提的是,假如患者看了西醫吃過抗生素和退燒藥後仍無法退燒,而且一直感到非常寒冷,那病人得了風寒型感冒的機會相當大。從藥物反應推論出抗生素和退燒藥有清熱解毒作用,如病人服藥後病不退反增,那就大概是令中了風寒感冒的人雪上加霜之故。這些向西醫求診數次不果的病人,往往能在服用一劑發散風寒的中藥後有顯著向癒的效果。

所以,下次有感冒時,不妨考慮就先看中醫,也許能體驗看一次就治好感冒的美好經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