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的《潮說中醫》跟大家分享了筆者對靜脈曲張的個人觀點,現於本文詳細說明中醫如何治療本病。

上工治未病

《黃帝內經》早已訓示我們「上工治未病」,其意思是優秀的醫生應在病人發病前,治療他們的體質,以防發生疾病。針對靜脈曲張的真正病因——血管壁強度不足,我們可透過飲食和中藥加強血管壁的強度,以防血管太易發生擴張。

靜脈曲張的表現是脈管鬆弛,盤繞扭曲,從現今的顯微鏡下亦看到靜脈萎軟外膨。筆者建議大家可以利用酸味的食物和中藥,來加固血管的內壁。中醫認為酸能收能澀,收指收斂、收縮、收藏,澀指固澀、收澀、止澀。因此,我們可以推定酸味亦能加固血管的強度,以防血管萎塌。中藥當中,有部份能入血份的藥物也是帶有酸味的,例如山楂和五倍子等,比一般酸性食物能產生更大效用。

已病防變

假如血管已發生病變,要將血管打回原形是幾乎沒可能的,最多只能有限度局部回復。當靜脈發生不正常擴張,瓣膜閉合不全時,會有瘀血停滯於局部。局部的血液停滯後會變得瘀黑和黏滯,進一步令病情惡化。中醫可透過放血療法放走局部死血,令新血流入靜脈,延緩病情惡化。同時亦可運用活血散瘀的中藥,加快瘀血重新歸回脈絡。

在靜脈曲張的病人身上運用活血散瘀藥需要特定的經驗,因為活血太過會使真氣耗散(俗稱太散),連帶亦削弱血管壁的強度,令更多血管受到波及。有經驗的醫生會運用一些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中藥(例如田七、小金櫻),達到雙向調節,令瘀血得以袪散的同時,又可以加固血管壁,治病防病相得益彰。

適量做運動亦是相當重要的,肌肉可以輔助靜脈管內的血液回流,亦可加強心肌力,令血液獲得更大的推動力。大家應盡量避免長期保持同一姿勢,應時而站立,時而走動,時而坐下,這些才能做到動靜結合,令血管的壽命延長,活得更健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