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講說媒,而且雙方定親以後是不可以反悔的。話說有一天,一個名媒婆來到一位遠近聞名、頗有才氣的公子家,遞上一份媒帖,帖上附錄了一些詩句佳作。
媒帖是這樣寫的:「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鴨蛋臉黑頭髮無麻子欲求久仰公子成全」。看到姑娘才氣洋溢的詩句,公子非常滿意。再看媒帖:「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鴨蛋臉,黑頭髮,無麻子。欲求久仰公子成全。」哪有不應允的。當下,許下了這門親事。
哪知過門時,一切都好,就是姑娘的丫頭在給公子重讀媒帖時,才知有了誤會。丫頭說,媒帖該這樣讀:「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鴨蛋臉,黑;頭髮,無;麻子。欲求久仰公子成全。」看得公子家上下喜氣全無。
倒是公子看中了姑娘的才氣,才結成心心相印的美滿姻緣;也是姑娘的膽氣和智慧,才求得像諸葛亮一樣的真正才子。
距離可以產生美感,但也可能產生誤解;這是自然的,因為人們缺乏真實的了解。人之間也可以產生誤解,尤其是對時空相隔幾千年的古今,人們的誤解恐怕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是有意無意的,或是因為字面傳書的欠缺,哪怕是幾個小小標點的增減。
對於標點引起的距離和誤會,最有名的要算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這句教導了。
在我們成長的環境,孔老的這句教誨都被解釋為:「對待老百姓,只能使喚他們,不可以讓他們真正懂得緣由。」這樣的說法,幾乎可以把最著名的教育家孔老,當成是厚黑學和「愚民政策」的鼻祖——說一套做一套的超級騙子了!
但是,古代的書,是沒有標點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種斷句法,另一種更有可能的斷句法,按照上下文,應該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秦伯》)
孔子的整句話的說法是,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民眾教育之本,興、立、成的基礎。那麼,「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就讓他們自由運用;如果人民不懂,就要去教化,讓他們明白這些東西。」只有這樣的解釋,才可以與孔子「有教無類」的「普及教育」精神一致——那才是堪稱人類大教育家的思想和情操。
產生歧義和誤解,可能是真的不小心弄錯,也有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現在看來,現代人對古人的誤解,可能不僅僅因為文字的表達所產生。雖然現代的資訊和通訊發達,可能使得誤解越來越少,但是,還有多少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誤解存在於我們的思想呢?也許有一天,人類真的可以乘坐時光機返回古代,那時,解構誤解的新發現一定不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