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孫子兵法》20種大智慧讀懂古人最高謀略(一)中,已經提到了前十項《孫子兵法》的智慧,此篇將繼續為你介紹後十項《孫子兵法》的智慧。
11.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出處】《孫子兵法.虛實篇》
【釋義】用兵的規律就像水一樣,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低處流動,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的地方。
水因為地勢的高低而制約其流向,而作戰則是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針。
12.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出處】《孫子兵法.虛實篇》
【釋義】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作戰也沒有固定的戰法。所以能夠依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人,就稱得上是用兵如神了。用兵的規律就像自然現象一樣,「五行」相生相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缺有圓,永遠處於變化之中。
13.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勿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出處】《孫子兵法.軍爭篇》
【釋義】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銳氣,使喪失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使其喪失鬥志。所以,敵人早朝初至,其氣必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睏倦而氣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其氣益衰。
善於用兵的人,敵之氣銳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
用治理嚴整的我軍來對付軍政混亂的敵軍,用我鎮定平穩的軍心來對付軍心躁動的敵人。這是掌握並運用軍心的方法。以我就近進入戰場而待長途奔襲之敵;以我從容穩定對倉促疲勞之敵;以我飽食之師對飢餓之敵。
這是懂得並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敵人之力。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伍統一的軍隊,不要去攻擊陣容整肅、士氣飽滿的軍隊,這是懂得戰場上的隨機應變。
14.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出處】《孫子兵法.九變篇》
【釋義】有的道路不宜通過,有的敵軍不宜攻擊,有些城池不宜攻佔,有些地域不宜爭奪,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執行。
15.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出處】《孫子兵法.九變篇》
【釋義】明智的將帥考慮問題,總是兼顧到利和害兩個方面。在有利情況下考慮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順利進行;在不利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方面,禍患就可以避免。
16.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出處】《孫子兵法.九變篇》
【釋義】用兵的法則,不要寄望於敵人不來,而是要依靠自己嚴陣以待,充份準備;不要寄望於敵人不進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使敵人無法攻破的充足力量和辦法。
17.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出處】《孫子兵法.地形篇》
【釋義】只了解我軍能打,而不了解敵軍不可以打,取勝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只了解敵軍可以打,而不了解我軍不能打,取勝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了解敵軍可以打,也了解我軍能打,而不了解地形條件不可以打,取勝的把握仍然只有一半。
18.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出處】《孫子兵法.地形篇》
【釋義】真正懂得用兵的將帥,他行動起來,目的明確而不迷惘,他所採取的措施變化無窮而不呆板。所以說:了解敵方,了解我方,就能必勝不敗;了解天時,了解地利,勝利就不可窮盡了。
19.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出處】《孫子兵法.九地篇》
【釋義】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
20.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韶傳》
【釋義】不是對國家有利,就不要採取軍事行動,沒有取勝的把握,就不要隨便用兵,不到危急緊迫之時,就不要輕易開戰。國君不可憑一時的惱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憤而與敵交戰。符合國家利益就行動,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停止。
******
《孫子兵法》這部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不只是在軍事上,在人的生活上,也對人們起到了借鑒的作用。到了現代,《孫子兵法》甚至成為了一些企業主用來經營企業、管理人才的參考書。其中的應用範圍之廣,內容之精深,讓人讚歎不已。◇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