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到母親年輕時納的鞋底覺得奇怪,納個鞋底幹嘛要那麼複雜?還要繡上花呀朵的,穿在腳上、踩在地下人又看不見?這不是瞎臭美嗎?今天回頭來看,其實不然,傳統的中國人或者說中國古代的人是十分愛美的,愛美到了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和每個細節,不管你看得見還是看不見,就像母親納的美麗鞋底一樣。

在大家可能注意到一個現象,中國的女人,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大陸的中國女人,一向是以樸素為美的。所以,旅居海外的中國大陸女人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素面朝天上街。 

作者本人這麼多年,也一直是以素顏為自豪的,覺得化妝實在麻煩,但看到街上衣著漂亮的化妝女人還是忍不住要多瞧兩眼,內心還是要驚歎羨慕一番的。

既然愛美之心還是人皆有之,那為甚麼身邊的多數中國女人、包括自己還是堅持素顏就是美呢?是不是這種東西是我們的老祖宗留在我們的血液中的呢?其實,中國古人的生活非常講究,愛美的勁一點也不輸於當今的現代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甚至還要誇張。現在讓我們看看中國的古人是如何愛美的。

頭飾

從《紅樓夢》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愛美的那股子勁,僅就頭飾一項,曹公就花了不少筆墨。第三回中,黛玉初見寶玉時,寶玉的髮飾是:「換了冠帶:頭上周圍一轉的短髮,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髮,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作為一個男子,這髮飾就夠現代人驚歎的了。

也許有人說,大戶人家才有這閒情雅致。非也,君不見,那古書中的山野村姑也是鬢邊插銀釵、戴耳環,或者最不濟也要戴朵山花甚麼的。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非常重視,梳蓖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蓖不離裹,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插蓖的風氣,自魏晉至唐代尤盛。對此,元稹〈恨妝成〉中的「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宮詞〉中的「歸來別施一頭梳」,唐代詩人李賀〈秦宮〉中的「鸞蓖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等名句,均可謂最有力的佐證。

「雲中」 純銀玉石步搖
「雲中」 純銀玉石步搖

中國古代女子,很會妝扮自己,僅就頭飾一項,精巧、華美、漂亮的飾品就數不勝數。從現今留傳的古代畫看,一個個都是「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綽約漂亮,風采迷人。不說別的,僅就古代女子那一頭閃著金光、搖晃珠色的釵簪步搖,就夠讓現代的人們好好看看的。

「雲坊」仿古髮簪
「雲坊」仿古髮簪

珍珠海貝烏木髮釵
珍珠海貝烏木髮釵

古代女子最常用的頭飾就是簪和釵。簪是由笄發展而來的,是古人用來綰定髮髻或冠的長針,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釵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髮,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髮上的。釵與簪是有區別的,髮簪作成一股,而髮釵一般作成兩股。步搖是一種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雲坊」梅花髮簪
「雲坊」梅花髮簪

鈿花也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頭飾。「凡玉器琢餘碎,取入鈿花用。」鈿通常用金、銀、玉、貝等做成花朵狀,用時直接插入綰好的髮髻。鳳冠是最為華貴精美的古代女子頭飾,以龍鳳為主,龍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呈鏤空狀,富有立體感。鳳用翠鳥毛黏貼,色彩經久豔麗,其上一般都鑲滿珠寶、鑽石,價值連城,非一般人家的女子所能用。

佩帶飾物

中國古代佩飾如繁星燦爛絢麗,數不勝數,比起今人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如刀、劍、印、緩、玉、佩、囊、符、袋、笱、帶等。

古人自古尚玉,無論男子女子都愛佩玉飾,佩戴各種形狀的玉飾,還要絞上非常漂亮的各種結、把玉包起來,看起來精緻美觀,溫文爾雅,現在大街小巷賣的各種中國結就是中國古人用來鑲玉的錣飾。 「古之君子必佩玉」。「溫潤而澤」的玉被用來象徵戴者的「仁」。玉的「縝密似栗」則象徵著「智」。

佩玉者並非只佩一種玉,所以走起路來,玉石相撞發出叮咚之聲。也是佩玉中的一種,形狀為環形斷開,故古人常以寓決、斷之義。

《史記》中記載,范增多次用眼神提示項羽,後又舉起玉塊,以暗示項羽趕快決斷殺掉劉邦。佩弦、佩韋也有用意。《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常佩韋以自緩,意安於之心緩,常佩弦以自急。」韋是加工後柔軟的皮,其性緩,弦在弓上總是繃得緊緊的,其性急,所以佩載在身,既是裝飾又可起到「座右銘」的作用。

漢代人喜用雙印作佩飾。雙印上刻有文字咒語,據說把它掛在身上,可以驅除瘟疫。雙印的質料,根據官員的級別而定:皇帝、諸侯、王公的多用白玉製作,其次分別是犀牛角與象牙。皇帝的印飾用五彩絲繩並加紅色的穗子繫縛,王公以下用紅色絲繩並加珠穗繫縛,掛在革帶上。

宋朝時,凡是遇祭祀、壽誕等重大禮儀活動,群臣均要在襆頭上簪花。戴簪花的類別同樣依品位大小而不同。羅花為尊,絹花次之。顏色以紅、黃、絳紅為多,至於花的類型則不勝枚舉,有宋詩為證:「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古人還喜歡在身上佩掛香袋,後來多稱香囊。袋中放香草、香料,不時散發出陣陣幽香,而佩者不限於婦性,主要是「男女未冠笄者」。

另外常見的一種日常佩飾是荷包,也就是人們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造型多樣;圖案有繁有簡,裝飾意味很濃。《紅樓夢》第三回描寫寶玉轉一圈回來見黛玉時,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僅在此處列出的寶玉隨身佩帶之物就有四項,還有許多其它叫不上名的飾物,曹公乾脆就用一個「等」字省了。

古人用的香水

中國古人的文明表現之一也體現在香草的應用上。

中國古代,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鄉野人家,都有在局室內熏香的愛好,這種香味也可達到24小時香味不散的效果。

另外一個保持體香的方法就是佩戴香囊。香囊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

先秦時,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無論男女,都有隨身佩戴香物的風氣。《禮記》 說:「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先盥漱,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是指先秦時少年拜見長輩先要漱口、洗手,整理髮髻和衣襟,還要繫掛香囊,避免身上的氣味冒犯長輩。

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紅樓夢》中,寶、黛兩人嘔氣,黛玉一氣之下把辛辛苦苦精心給寶玉編的香囊拿剪子給絞爛了,寶玉因此而心疼得不行。

古代化妝品

在化妝美膚方面,古人也是一點也不輸於今人的。 我們的祖先是最早懂得和使用化妝品的民族之一。早在西元前一千多年商朝末期,已經有了美容品「燕支」,即今日的「胭脂」。當時是以燕地產的紅蘭花葉,搗成汁、凝做脂,用以飾面。

使用化妝品,最初是以宮庭內部為主,逐漸擴展到民間。形式是從自產自用,逐步發展到集中生產的小作坊。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化妝品作坊是楊州「謝馥春」與杭州「孔鳳春」,都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也都是由採煉芳香物供應宮庭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早在西元150年就曾用羽扇頭花、藏紅花、茜草、指甲花和發汗菊等植物,經日光氧化後進行染髮和美甲。其中指甲花和發汗菊兩種流傳至今仍被採用。

古人洗澡常用蘭草為浴湯,叫做「浴蘭」。洗髮方面,古人喜用米汁,也是淘米水,加熱用來洗頭,可使頭髮柔潤,是一種很好的洗髮劑。直到今天,在我國民間,有些地方仍在用淘米水去污除垢。魏晉以後,古人又使用一種新的去污劑,叫澡豆。澡豆是用豆粉合藥製成,用來洗手、洗面可使皮膚光澤,是當時的一種高級用品。晉朝王敦娶舞陽公主為妻,出廁,「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請他洗手。他出身微賤,不識澡豆,倒入水中連水帶澡豆一起吃下肚了,引得「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一時傳為笑談(見《世說新 語》卷三四《紕漏》)。澡豆的功用極為神驗,唐孫思邈說:「用洗手面,十日色如雪,三十日如凝脂。」(見《千金方》六下《面藥篇》)
由此可見,要說美:古人的確是不輸於今人的。

──轉自《新三才》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