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在繪畫理論上也有相當大的成就,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讚(摹搨妙法)》和《畫雲台山記》等3本繪畫理論書籍。(以上三書的最早版本現今收錄在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著很深的影響。
顧愷之,字長康,東晉時代的畫家,出身士族。他善作詩詞、精於書法,尤其擅長繪畫。因才華多元,時人稱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他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才絕」
顧愷之著有《啟蒙記》3卷,另有文集20卷,可惜都已遺失。他還寫了不少詩篇,流傳於世的有《風賦》、《觀濤賦》、《箏賦》、《四時詩》、《虎丘山序》等。當劉裕(篡東晉,建南朝宋,中國因此進入南北朝時期)北伐南燕時,顧愷之為他作《祭牙(旗)文》。
另外,他還留下一些殘章斷句,歷經千年流傳至今。比如當他完成《箏賦》這一詩篇時,自認與嵇康的《琴賦》可有一比,因而在那一段時間裏,他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談也會雕字琢句。某天他去會稽旅遊,歸來後,人家問他會稽景色如何,他回答:「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蒸霞蔚。」既富動態感又充滿詩情畫意。
後來「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竟成了後世繪山水畫的主流,江南的秀麗景色因而一再被細緻生動地描繪。而與此同時,魏晉時期的審美觀由重「形」朝向重「意」的蛻變,漸漸地開啟了中國特有的古典美學。
顧愷之在繪畫理論上也有相當大的成就,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讚(摹搨妙法)》和《畫雲台山記》等3本繪畫理論書籍。(以上三書的最早版本現今收錄在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著很深的影響。
「畫絕」
在繪畫方面,顧愷之師從衛協。但同樣的題材,顧愷之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畫出不同的風貌來。
據唐宋人的記載,顧愷之的人物畫中,以魏晉名士所佔比例最大,再來就是政治名人肖像。此外,因當時信仰佛教的風氣很盛,所以他也畫一些和佛教以及神仙相關的圖像。他還畫飛禽走獸,這類主題比起漢代繪畫在題材上拓寬了許多。
他曾說:「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之中。」意思是說,把人的四肢畫得美不美(妍蚩)都沒關係,不影響畫面。要畫得傳神,全都在於眼睛畫得好不好。這種「阿堵」理論對當代的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成了他之所以備受推崇的一個主要原因。
當時的人物畫因此出現了一個新導向,表現人的性格和精神特點的「傳神論」成為主流,而這一思潮也正是他周遭的名流、士人所秉持的審美觀念,最後造就了魏晉南北朝特有的美學理念。
後人論述他的畫作,「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把他和師法他的南朝宋畫家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唐代張懷瓘對他的畫評價甚高:「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
按《世說新語‧巧藝》記載,他在畫裴楷(兩晉名士,時任中書令)肖像時,故意在他臉頰上多畫了三根鬚毛。有人問他為甚麼這麼做,顧愷之說:「裴楷俊逸爽朗,很有才識,這樣才能表現他的才識。」看畫的人再仔細去看,覺得多了這三根鬚毛,畫像確實更栩栩如生了。
顧愷之在畫謝鯤(兩晉名士,「八達」之一)時,因為謝鯤喜好遊山涉水,就把謝鯤畫在岩石中間,這是他以背景因素來烘托人物性格的一個例子。
顧愷之曾揣摩嵇康(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贈秀才入軍〉中的詩句:「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嵇康這首詩是描述內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顧愷之想畫,卻先拿來演繹自己的畫論:要畫「手揮五弦」,易,因為彈琴的手部動作,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具體,所以容易。
但要畫「目送飛鴻」,難,想憑目光的微妙變化來傳達那種捉摸不定的迷惘心緒,這一點則是比較難的。顧愷之很精確地把他畫人物的實際操作心得給敘述出來,正因為「難」,所以能把握好才是最可貴的,藉此闡明瞭虛實、難易之間的互為關係,給後人留下了「傳神論」的又一精闢註解。
顧愷之作品真跡大多散失,只留下少數摹本,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圖》(隋代摹本,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和《洛神賦圖》(宋代摹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兩者都很能說明顧愷之時代的畫風和藝術水準。
《女史箴圖》
《女史箴》是西晉張華所作,內容是教育當時的宮廷婦女如何做人的一些道德箴條。在繪畫的《女史箴圖》中,顧愷之描繪的人物儀態優雅動人,也讓後人了解當時宮廷婦女的穿戴服飾及威儀丰采。
古人稱許顧愷之的用筆、勾勒人物輪廓和衣褶的線條「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在《女史箴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線條是連綿不斷、悠緩自在的,蘊含著極其勻和的節奏感。這都是《女史箴圖》的名氣和重要性之所以能歷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