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之筆
晉安帝義熙年間,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城郊一座金碧輝煌的瓦官寺落成了。
和尚向京城中的達富貴人、善男信女募捐。著名畫家顧愷之在化緣簿上寫了「認捐百萬錢。」和尚以為他在吹牛,讓他把數目塗掉。顧愷之說:「我向來言必信,行必果,不會少分文。你們在廟裏替我找個住處,再替我找一塊空牆壁,我要作畫。」
顧愷之在壁前,忙了一個月,畫成了一幅菩薩人物像,但其中的主像維摩詰像有眼無珠。顧愷之對和尚說:「這點睛之筆,我要等開廟門那天來作,到時請你們向那些看我作畫的人募錢好了。」
開廟門那天,顧愷之在潮水一般人群的喝采聲中,完成了那神來的點睛之筆。大飽眼福的人們紛紛捐贈,數目超過百萬錢。
智救災民
傳說,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做右軍將軍時,琅琊郡一帶連年大旱,顆粒無收,窮人把草根樹皮都吃光了,貪官豪紳們卻見死不救。王羲之於是寫了一道奏章,騎上快馬,不分晝夜地直奔京城。皇帝接過奏章,不管上面甚麼內容,卻全神貫注地欣賞起王羲之的書法來。特別是奏章的「放糧」二字,飄如浮雲,矯若游龍。皇帝邊看邊稱讚:「放糧—好,好,好!」話音剛落,只聽王羲之在下面高聲應道:「謝主隆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糧。」等皇上明白過來,已是潑水難收了。只好將錯就錯,任王羲之為放糧的欽差。王羲之當天就打著「奉旨放糧」的大旗,急急趕回琅琊郡放糧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