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提出的奧地利商業周期理論(Austrian Business Cycle Theory,簡稱ABCT,又譯奧地利景氣循環理論),中央銀行通過擴張性貨幣政策人為增加貨幣供應量會降低市場利率,這反過來又導致市場利率偏離由市場決定的自然利率。因此,這個現象導致了經濟繁榮與蕭條的循環。
基於這一點,在金本位制下,即貨幣就是黃金的情況下,假設沒有中央銀行,黃金供應的增加也會導致市場利率的降低。
這將導致市場利率偏離之前的利率。因此,這將引發繁榮與蕭條的循環。這意味著,即使在金本位制、沒有中央銀行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能出現繁榮-蕭條周期(boom-bust cycles),依照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墨菲(Robert Murphy)在題為「不只是爭論:部份準備金自由銀行的理論和歷史問題」(More Than Quibbles: Problems with the Theory and History of Fractional Reserve Free Banking,2019)的文章中的說法:「當新創造(或開採)的貨幣量進入貸款市場並扭曲利率時,經濟中的其它價格還來不及調整,就會出現不可持續的繁榮。原則上,即使是在商品貨幣和100%準備金銀行的情況下,這個過程亦會發生。」
請特別注意,根據墨菲的觀點,黃金供應的增加也可能引發繁榮與蕭條的循環。不過米塞斯經濟學(Mises Economics)認為,在實踐中,這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影響微乎其微。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穆瑞‧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黃金供應量的增加不可能引發經濟繁榮與蕭條的循環。在他看來,繁榮-蕭條周期背後的關鍵原因是中央銀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所帶來的侵吞行為,它「憑空」(out of thin air)啟動了貨幣供應量的增加。羅斯巴德在其代表作《人、經濟與國家》(Man, Economy, and State,2001:990)中認為:
「在這部著作中,通貨膨脹的定義明確不包括貨幣存量的增加。雖然這些增加具有提高商品價格等類似的效果,然而它們在其它效果上也有很大不同:(a) 單純的貨幣增加並不構成對自由市場的干預,不會懲罰一個群體而補貼另一個群體;(b) 它們不會導致商業周期的進程。」
根據這個推理,使繁榮-蕭條周期啟動的獨特因素是人為的、通脹性的貨幣供應增加。這種貨幣的增加造成了以無換有,即財富從財富創造者轉移到非財富創造者及其項目。中央銀行的擴張政策使財富創造者陷入貧困,而使新創造的貨幣和信貸的第一擁有者富裕起來。因此,在羅斯巴德看來,繁榮與蕭條的循環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中央銀行的擴張性政策啟動了貪污行為。
造成通貨膨脹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中央銀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為這種信貸提供了便利。這種擴張性貨幣政策產生了虛假的經濟繁榮,即經濟膨脹。當有限的儲蓄受到虛假經濟繁榮的壓力時,銀行開始積累不良資產。因此,銀行必然會放慢人為信貸擴張的速度。在物價上漲的壓力下,中央銀行通常也會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依賴於人為寬鬆貨幣政策的不良投資和企業無法在貨幣緊縮中生存。經濟蕭條由此產生。
正是這種欺詐行為通過通脹增加貨幣供應量,啟動了經濟繁榮與蕭條的循環。這種人為的貨幣和信貸擴張也是物價上漲的原因。
黃金與繁榮-蕭條周期有關聯嗎?
礦工之所以開採黃金,是因為黃金有市場。黃金有助於個人的主觀幸福感。從這個意義上說,黃金是財富的一部份。
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原本用於製作珠寶的黃金在作為交換媒介方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各國可能開始賦予黃金比以前更大的交換價值。因此,黃金供應量的增加相當於財富的增加,這與通貨膨脹的內在人為性質不同。當黃金生產者用黃金換取商品時,他們是在以物易物。他們是在用財富交換財富。一個系統中的新黃金需要生產和/或交換。
虛假倉單、法定貨幣或信託媒體導致繁榮-蕭條循環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用作交換媒介的沒有黃金支持的「收據」。這些收據在發行時並沒有存放相應的黃金進行保管。這些收據產生的結果與假幣相同,然而規模要大得多。這就為增加消費創造了條件,卻無助於生產或儲蓄。缺乏擔保的法定貨幣啟動了以無物換有物的過程,這反過來又扭曲了價格結構和生產結構,並導致經濟繁榮與蕭條的循環往復。
一旦這些憑證被用於交換商品和服務,這也為廣泛的貪污行為埋下了伏筆。通過增加購買和投資的訊號,這就造成了人為的經濟繁榮。一旦這個過程放緩或完全停止,就會阻止財富流向因通貨膨脹而出現的各種活動。因此,這些活動就會受到壓力,從而導致經濟蕭條。如果沒有貨幣和信貸的膨脹將財富轉移到這些活動中,這些經濟活動就會陷入困境。沒有寬鬆的貨幣,這些活動就無法生存,也就無法以目前的速度繼續下去。
相比之下,在黃金供應增加的情況下,並不存在欺詐行為。作為黃金供應者的金礦規模不斷擴大,增加了需求商品的產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並不存在以無物換有物的現象。黃金生產者通過生產市場需要的商品,可以用黃金交換其它商品。他們並沒有製造空頭貨幣,沒有以欺詐手段將財富轉移到自己手中。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金本位制如果不被濫用,就不會助長繁榮與蕭條的循環。金本位制與貪污無關。
儘管如此,通脹導致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和黃金供應量的增加會引起價格關係的變化,並可能導致市場利率的變化。黃金的增加並不會引發繁榮-蕭條周期。從本質上講,繁榮-蕭條周期是通過人為增加貨幣供應量產生的。
如果利率變化是由於黃金供應量的增加,也就是財富的增加,那麼就不會出現繁榮-蕭條周期。然而,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將會產生。黃金供應的增加會導致價格和市場利率的變化,這很可能會引起經濟活動的波動。然而,繁榮-蕭條周期與自由市場波動無關,而是與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有關。
【譯註:坎蒂隆效應,以法裔愛爾蘭經濟學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1680—1734年)命名,是指貨幣量的變化對實體經濟的不同影響取決於貨幣介入經濟的方式,以及誰是新增貨幣的持有者。】
經濟繁榮與蕭條的循環是由貪污行為產生的。這種周期是指財富從真正的財富創造者手中轉移到新創造的人造貨幣的持有者手中。在自由市場經濟中,變化是持續不斷的,沒有穩定可言,但這並不等同於貨幣干預主義(monetary interventionism)所造成的混亂。
結語
繁榮-蕭條周期出現的關鍵在於貨幣供應量的通脹性增長。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會引發物物交換,即價格關係的變化、財富的轉移和資本結構的扭曲等。
黃金供應量的增加則不同。黃金供應量的增加是財富和生產供應量的增加。這種增加不會導致以「無物」換「有物」。
與不創造財富和不健全的活動相反,真正創造財富的活動可以支持自己,而不需要貨幣和信貸的通貨膨脹擴張來將財富轉移到自己身上。人為地增加貨幣供應量,而不是增加黃金供應量,才會帶來繁榮-蕭條循環的威脅。
本文刊自總部位於阿拉巴馬州的米塞斯研究所(Mises Institute)網站Mises.org。#
作者簡介:弗蘭克‧肖斯塔克(Frank Shostak)博士,是總部位於阿拉巴馬州的米塞斯研究所(Mises Institute)的聯繫學者。他創立的諮詢公司「應用奧地利學派經濟學」(Applied Austrian School Economics)提供對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的深入評估和報告。他曾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和威特瓦特斯蘭德大學(Witwatersrand University,也譯為金山大學)商學院任教。
原文:Could an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Gold Cause a Boom-Bust Cycl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