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常常糊弄我,每次跟他說該開始了,他都會敷衍了事地跟我說:『好,我會做。』但我卻一直看不到那個『開始做』的時刻」。家長心中不免擔心,孩子是否真的有在準備,還是只是停留在說說而已?
但如果把某些情境套用在我們自己身上,也會發現自己何嘗不是這樣?有許多想做的事,因為害怕表現不好、擔心無法堅持、怕被人評論、怕結果不如預期或更糟糕等,導致一次次的延後開始。
我反思自己內心的變化:知道自己的內在動力始終存在,只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慢慢增強了自信,才終於有勇氣重新開始。
這過程讓我想到了阿德勒的4C原則,也就是連結感、能力感、價值感和勇氣。
4C原則:啟動內在動力的關鍵
Betty Lou Bettner 和 Amy Lew基於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發展出4C原則,我理解的概念如下:
♦ 連結感 (Connection): 是感受到與他人的關聯與歸屬感的程度。
♦ 能力感 (Competence): 對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的信心與掌握程度。
♦ 價值感 (Confidence): 認為自己及所做的事情,對自己或對他人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 勇氣 (Courage): 面對挑戰和未知的勇氣,並且能接受失敗與不完美。
這四個向度,是相互關聯與會彼此帶動的。無論從哪個向度來啟動,都能夠帶動著其它向度的增加;而當各向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能幫助我們有勇氣跨出去。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現在」!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找到「現在」這個時機點?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現在」:
♦ 傾聽孩子的心聲
營造一個安全、信任的關係空間,鼓勵孩子分享心中的想法和擔憂。透過4C原則,和孩子一起探討他們在每個方面的感受。試著用好奇與尊重的態度去理解孩子猶豫不決的可能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討論和支持。
♦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透過對孩子過去的努力和成就的觀察,幫助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把大任務拆成小任務,逐步建立自信心。提供適當的挑戰,幫助孩子拓展能力範圍。
♦ 讓孩子感受到價值感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獨特之處,以及他們可以為自己與他人帶來甚麼貢獻。在日常生活互動中,透過鼓勵與非語言訊息的展現,讓他們知道自己是重要、有價值的。鼓勵孩子參與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 用不同眼光看待「做得不夠好」
陪伴孩子一起理解與面對挑戰,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鼓舞孩子,失敗是正常的,陪伴孩子看見失敗中的獲得、學習與自己展現的優勢。
重新啟航的契機
當我在這些面向逐漸累積力量(內在能量)後,發現那個「就是現在」的時機自然就來了。
我想,當孩子停滯不前時,也可能正面臨類似的情況。他們內心也許正在質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能堅持,甚至懷疑做這件事是否有意義。
當家長可以帶著相信的眼光,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這個時間點來臨前的正向經驗,隨著這些感受的提升,孩子終究會找到屬於他們的「這個時候」,勇敢邁出第一步。
在陪伴中我們給予孩子更多信心,讓他們知道,前進的時刻會在適合的時候到來,並且這一切都有著內在的準備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們會陪在他們身邊,隨時支持他們迎接挑戰。
——轉載自「名日文化」◇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