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子華憑新戲《破·地獄》再次成為全港話題人物,同時有不少網民轉發1997年某集《鏗鏘集》節目,題為《夫子自道》,整集都是探討黃子華「棟篤笑」現象。27年後再重溫,一點也不過時。「九七回歸」帶給香港人的無力感,與今時今日的香港有相似之處,而今天的無力感可能更嚴重。
黃子華從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哲學系畢業,雖然大家當他是「棟篤笑」表演者,但我認為他同時也是哲學家,經常啟發觀眾怎樣在一個不完美世界中生活。他在90年代的多部「棟篤笑」作品,以獨特的幽默和諷刺方式,剖析了香港人在面對回歸、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遷時的種種心態和行為,探討如何在不完美世界中尋找生存意義和價值。
在1997年那集《鏗鏘集》專訪中,黃子華指出香港社會普遍存在無力感。他認為香港作為一個經濟城市,港人如同「經濟動物」,被動地隨波逐流,難以擺脫外在環境的制約。無力感源於香港人對自身命運缺乏掌控,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生活方式,都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無法自主選擇。
經歷了六四和迎接回歸,香港人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時變得麻木,黃子華認為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面對巨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港人選擇將自己的感受封閉起來,以避免受到過多的傷害。
面對這種無力感,香港人需要一些精神上的寄託,可以暫時麻痺人們面對現實的無奈和焦慮,所以「棟篤笑」才會受歡迎。這種心態反映了港人在高壓環境下尋求心理平衡的渴望,但也折射出他們對現狀的妥協和無奈。
除了無力感,黃子華還觀察到香港人普遍存在著一種「荒謬感」,指出社會充斥著許多不合邏輯的現象。在這種荒謬感之下,黃子華強調了「感受」的重要性。他認為「醫食住行」只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感受」,即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他鼓勵人們跳出既定的框架,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從而擺脫麻木和空虛。
當年的黃子華認為「九七回歸」是一個不可迴避的歷史進程,雖然可以抱有各種幻想和期待,但最終都要面對現實的束縛。他笑言,既然香港被英國人殖民也可以,被中國人殖民應該更加無問題,相信香港的未來依然充滿希望。
香港目前正經歷「二次回歸」,黃子華27年前對無力感和荒謬感的探討,以及對「回歸」的獨特見解,都值得我們深思。推薦大家重溫那一集《鏗鏘集》節目!◇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