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陸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不僅使當地經濟深陷危機,亦對香港的經濟穩定帶來深遠影響。

2024年11月13日,中共財政部宣布最新救市措施,包括提升享受1%低契稅優惠的住房面積標準至140平方米、降低土地增值稅預徵率、以及對購房兩年以上的住宅交易免徵增值稅等,以求提振受挫的樓市。然而,這些舉措能否有效扭轉局勢仍存疑問。

回顧過去十年,中共曾透過棚改貨幣化政策推動房地產繁榮,並由中央財政提供貸款支持地方政府發展土地收入。然而,地方官員和開發商在利潤驅動下不斷舉債,使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推動樓價飆升,使房地產業一度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約25%,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行業。

2020年中共「三道紅線」政策出台,旨在限制開發商高槓桿操作,卻也觸發資金斷流,致使房地產企業財務危機四伏、破產潮迭起,地方政府土地收入銳減,債務問題加劇。

2021年恒大集團債務危機爆發後,連鎖反應持續蔓延,許多開發商接連違約、停工爛尾樓遍布,樓價大幅下跌

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2024年1月全國銀主盤掛牌數量達10.04萬套,較去年增加48.2%;累計法拍業主人數已達861.4萬人,預計銀主盤數量將持續攀升。

此外,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至9月房地產住宅開發投資達到5.97萬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10.5%。商品房銷售額下滑24.0%。同期,國內貸款額下降6.2%,定金及預收款大幅下降29.8%,個人按揭貸款也下跌34.9%。顯示樓市低迷已成定局。

同樣地,Trading Economic數據顯示,大陸樓價自2022年起持續下滑,2024年第二季降至歷史新低的-7.38%。樓價指數自2019年的10.7%高峰後便一路下滑,至2024年9月已降至-5.7%。在此情勢下,無論大陸本土還是國外的數據皆顯示大陸樓市陷入不可挽救的「躺平」困局。

中共官員未能正視和解決房地產崩盤的根本原因,反而一方面大舉撒錢、出台寬鬆政策,另一方面卻又限制企業資金運作,導致開發商紛紛破產、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減少。

而眼見樓市面臨斷崖式下跌的風險時,當局再次推出一系列房地產寬鬆措施,試圖提升樓價和交易額。然而,事實顯示,大陸房地產已無法再推動經濟增長。由於居民資金流動性不足,購房需求受限,銀主盤數量不斷攀升。

從這些數據來看,百姓面臨資金流動困境,缺乏資金導致樓市成交金額持續低迷,收入不足更讓房屋法拍成為常態。在需求與資金雙重受阻下,大陸房地產要再度走向高峰恐怕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香港又該如何

面對大陸樓市困境,香港也難以置身事外。根據香港金管局資料顯示,自2022年以來,香港住宅按揭貸款宗數、未償還金額和拖欠比率(超過三個月)均呈上升的趨勢(見表1)。

2022年第一季至2024年第四季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等數據。(資料來源:金管局)
2022年第一季至2024年第四季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等數據。(資料來源:金管局)

根據Trading Economics的數據,2024年6月,香港住宅物業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12.77%。在樓價下跌的同時,未償還貸款金額與拖欠比率的上升引發了對香港是否正面臨無法支付樓價貸款風險的憂慮,也讓人擔心市民是否正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香港房地產是否會步入與大陸類似的低迷狀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24年8月,中共首次發出「吹雞」號召,要求香港富商「救港救國」,但目前看來這僅僅停留在口頭政策上,對香港經濟並無實質幫助。

在樓市需求疲弱、資金不足的雙重夾擊下,香港當局應借鑒大陸的教訓,認清香港經濟的解方。重視擴大需求政策、吸引外資入港,以促進資金流動。香港作為大陸對外窗口,應善用這一角色吸引投資,拋開「北京口號式的指導政策」,避免步上大陸樓市滯銷的後塵。

總而言之,從數據揭示的經濟困境看來,房地產市場低迷加劇經濟壓力,未來或將進一步影響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如何穩定樓市及經濟,關乎香港的金融體系健康發展,亦值得當局深思應對之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