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開票夜特朗普確定勝選,帶動美元升值、美股大漲、國債收益率上升。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井友倫(Chris Ching)周三(6日)接受《大紀元》採訪,預測了這些變化對投資者及中美貿易等的影響。

井友倫分析,特朗普獲勝後,金融市場對其可能採取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包括減稅、放鬆監管等)持樂觀態度,人們期待這些政策顯著提升企業營利能力、推動經濟增長。

「這符合供給面學派(Supply-side economics)經濟學的核心理念,即通過降低稅負和減少政府干預來刺激投資和生產。」他說,「減稅和寬鬆的監管環境預計吸引大量資本回流美國,推動了美元升值。」

在井友倫看來,當下美元升值、美股大漲等現象,不僅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還表明全球資本市場可能會進入「美國優先」的新階段,進一步鞏固美元在國際市場的地位;至於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則與市場對通脹和財政赤字的預期直接相關。

根據費雪效應(Fisher effect)理論,當通脹預期上升時,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以補償潛在的購買力損失。井友倫說,特朗普政府的財政擴張政策(如增加基建投資)可能導致財政赤字擴大,因此美國將發行更多國債來籌集資金,債券的供給壓力增加,從而推高國債收益率。

美聯儲政策可能的變化

美聯儲於今年9月開始減息,首次幅度達兩碼(0.5%)。市場估計第二次減息從本周四開始,但對其下月繼續減息則壓注減少。對此井友倫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推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美聯儲可能會調整貨幣政策以防止經濟過熱。

他解釋說,這種調整遵循「泰勒法則」(Taylor rule),即貨幣政策應根據經濟環境變化進行調整:「若財政政策推動經濟增長加速,美聯儲可能放緩減息步伐,甚至考慮加息,以控制通脹並避免金融市場出現泡沫。而加息政策將進一步推升美元匯率,吸引國際資本流向美國。」

「特朗普經濟」對中美貿易影響

井友倫採用供給面學派經濟學理論,深入分析未來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減稅和減少政府干預可以激勵企業投資、提高勞動生產率、帶動經濟整體增長;而基礎設施投資也將為經濟注入活力、帶動多行業的協同增長。

他認為,「特朗普經濟」將聚焦減稅、放鬆監管、貿易保護主義及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以提振國內生產力和就業率、實現美國的經濟復興。這些政策對中美貿易將產生以下四方面影響:

1. 美元強勢與資本流向:隨著美股上漲、美元升值,中國企業的出口壓力增大;資本流向美國,則會加劇中國資本外流,使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人民幣貶值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出口競爭力,但也增加了中國企業的外債壓力。

2. 貿易保護政策強化: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如向中國出口產品徵收更高關稅,將加劇中美貿易摩擦;而限制中國高科技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則將阻礙中美在科技和製造業領域的合作。

3.融資成本上升:美聯儲可能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將進一步增加美元融資的成本,使得中國企業面臨更高的境外融資成本壓力,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外幣債務的企業。此外,這樣的政策將推動資本回流美國、減少流向中國的投資,限制中國企業的國際融資能力。

4. 全球供應鏈調整:隨著美國基礎設施投資和本土製造業復興,特朗普政府可能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重新配置,致力將關鍵製造環節轉移出中國或使之回流美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可能弱化。

井友倫總結說,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整體上或使中美貿易關係更趨緊張,同時推動中國加速經濟結構調整、減少對美依賴。#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