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取得襄樊之戰的勝利,打開了長江上游南宋仰仗的重要門戶,元軍前進的步伐已不是宋軍所能阻擋得了的。忽必烈對此役非常滿意,下詔嘉獎眾將士。其後,諸多大臣、將領提出乘勝南伐的意見,劉整也入朝請命,願率水軍乘勝追擊,殺過長江,直搗南宋都城。

有意南伐的忽必烈在與重臣商議後,儘管面臨北方叛亂,但仍決定繼續南伐,任命宰相伯顏為滅宋主帥,並成立了荊湖和淮西正陽兩個「行樞密院」(樞密院主管軍事,其派出機構為行樞密院),很快又將它們改為兩個「行中書省」(在當時主要作為軍事管理,掌管所轄省內的軍備、財稅、農業、漕運及其它軍政事務)。伯顏、史天澤、阿朮、阿里海牙和呂文煥行省荊湖;合答、劉整、塔出、董文炳行省淮西。

不久,忽必烈採納史天澤的建議,為保持政令統一, 將淮西行省改為行樞密院,由伯顏專理行樞密院事。伯顏不僅掌握了滅宋的軍事大權,也掌握了行政大權。如此安排,解決了兵力分散、號令不統一、調動不靈的弊病。

身為主帥的伯顏在滅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伯顏,蒙古族八鄰部人。他的父親曉古台承襲祖輩官職,隨宗王旭烈兀開拓西域。伯顏長於西域,但應是自幼學習了漢文化,長於作詩和書法。公元1264 年,旭烈兀派他入朝奏陳有關西域事,忽必烈見他容貌、言辭非凡,就將他留在京師。其後在與他談論國事時,更發現他頗有見地,愛才的忽必烈對他越加器重,並將中書右丞相安童的妹妹嫁給了他。其後,伯顏先後拜為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中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等。

史書說伯顏深謀遠略、善於決斷,率二十萬大軍伐宋如領導指揮一人,諸將帥敬他如神明。忽必烈選擇這樣的他擔當重任,足見對他的信任和對其能力的肯定。

臨行叮囑

公元1274 年六月,忽必烈向行中書省及蒙古、漢軍「萬戶」「千戶」軍士發布詔書《興師征南詔》。詔書中說明,要以南宋扣押郝經、蒙古使團之事問罪於宋, 興問罪之師;鼓勵將士奮勇殺敵,但同時也告誡將士對於無辜民眾「毋得妄加殺掠」。

七月,忽必烈發布《下江南檄》。伯顏奉命南征。

臨行前,忽必烈叮囑伯顏:「宋朝初期,曹彬以不好殺人而平定江南,希望你能體會朕意,成為本朝的曹彬。」

忽必烈仁愛之心彰顯無遺。而伯顏後來取南宋城池以及都城臨安,也的確做到了忽必烈的要求。他每攻打一地前,都要先派人勸降,避免戰爭,實在無法避免時, 也在攻下城池後約束將士,禁止妄加殺戮。

要知道,中原漢文化最忌濫殺,即使在正當的戰爭中,也要體現世法、天理、良知的公道。因此忽必烈禁止軍隊濫殺,告誡將士「毋得妄加殺掠」。以「不妄殺一人」的曹彬為榜樣,同時,禁絕宋朝鞭背、黥面等刑罰。這一方面體現了漢文化對忽必烈的巨大影響,對於贏得中原軍心、民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攻宋勢如破竹 佔領建康 

八月,年僅3 歲的宋恭帝即位,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朝政大權依舊把持在賈似道手中。

也是在這個月,忠心輔佐忽必烈幾十年的劉秉忠忽然無疾而逝,終年59 歲。忽必烈聞噩耗不勝傷悼,對群臣說:「秉忠為朕盡忠三十餘年,小心謹慎,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學問之深,唯朕知之。」

忽必烈下令出內府錢將劉秉忠安葬於大都,後追贈為太傅、趙國公,諡號「文貞」。元成宗時,加贈劉秉忠為太師,改諡名號為「文正」。元仁宗時,又進封他為「常山王」的爵位。有元一代,漢人位封三公的,僅有劉秉忠一人而已。

九月,伯顏率 20 萬大軍從襄陽分三路南下:伯顏、阿朮統領右路主力大軍,以南宋降將呂文煥為先鋒,由襄陽入漢水過長江;左路大軍由合答統領,以劉整為先鋒,出淮西取道揚州而行;還有一路由董文炳率領,從淮西正陽直逼安慶。

伯顏大軍先進至鹽山,距郢州20里,在面對宋軍新建的郢城防線時,諸將建議拿下這個咽喉要道,伯顏卻說:「用兵緩急我心中有數。攻城是下策,大軍南征,豈是為奪此一城?」 

於是,伯顏放棄郢城不攻,順江而下。宋郢城守將趙文義、范興率2 千騎兵來襲,伯顏率軍回擊,斬趙文義,擒殺范興,宋軍500 人死,被俘數十人。

其後,伯顏大軍進至沙洋(今屬湖北荊門),幾次勸降,但宋守將王虎臣拒絕投降,元軍遂發動進攻。城破,王虎臣等人被俘,後因拒降被殺。至新城,守將邊居誼拒降,城破後,居誼及全家自焚。至復州,知州翟貴降。伯顏傳令,諸將不准入城,違者以軍法論處。

十二月,元軍數以萬計的戰艦從漢口進入長江,又將蒙古、漢軍共數十萬騎部署於江北,令其修整軍械,準備進軍陽邏堡。陽邏堡守軍拒降,伯顏指揮諸將進攻,3 日都沒有攻下。伯顏與阿朮商議,決定採取聲東擊西之計,即派阿朮乘夜率鐵騎 3 千,乘舟直趨下游,清晨渡江襲擊南岸宋軍。這次出其不意的攻擊,打敗了陽邏堡的援軍。陽邏堡也被攻下,宋軍大潰,數十萬軍幾乎全部傷亡。

伯顏大軍又至鄂州,在元軍焚燬宋軍戰船3 千艘後,鄂州知府張晏然、知漢陽軍王儀、德安知府來興國等人相繼降元,伯顏把他們的軍隊編入元軍各部。 

公元 1275 年初,元軍至黃州,宋沿江制置副使兼黃州知府陳奕,開城投降。元軍又至蘄州,宋安撫使管景模投降。除此之外,宋兵部尚書呂師夔、知州錢真孫、知南康軍葉閶、殿前都指揮使兼安慶知府范文虎、宋都統制張林等人也相繼歸順。伯顏一一安撫他們,對不投降但自殺的宋朝官員也予以妥善安葬。

元軍的攻勢讓南宋朝野大為震動。彼時南宋兵力 70 多萬,並不少於元軍,而且還有一些忠義將領,如果南宋朝廷能舉賢任能,多少還可以推遲滅亡的時間。然而,氣數已盡的南宋在賈似道專權下,早已上下腐敗、人心不齊。如南京京湖制置使汪立信所言:「今天下之勢十去八九,而君臣宴安不以為虞。」

汪立信在襄陽被圍時曾向賈似道獻上兩條抗元策略。

上策是:將全部70 多萬兵馬,選出 50 多萬精壯兵士駐守長江沿線。沿江之守不過 7 千里,每百里設一屯,屯有守將,10 屯為府,府有總督,並在要害處加派兵力。這些兵士「無事則泛舟長淮,往來游徼,有事則東西齊奮,戰守並用。刁鬥相聞,饋餉不絕,互相應援,以為聯絡之固。」「選宗室親王、忠良有幹用大臣,立為統制,分東、西二府,以蒞任得其人,率然之勢,此上策也。」

中策是:放還被扣押的蒙元使團,並承諾向蒙元輸歲幣,這樣等個兩三年,待宋朝修整後,增強兵力,就可戰可守。如果這兩策不能執行,那就是天滅南宋,只好準備投降了。

賈似道收到書信後,大怒,認為是妄言。不過,在元軍佔領黃州、蘄州後,南宋朝野上下震動,紛紛要求賈似道親自出兵抗元。但賈似道故伎重演,派遣宋京前往元軍處致書議和,請求歸還已降州郡,並每年向元朝納貢。

伯顏將宋京扣下,一方面派人去請示忽必烈,一方面派人告訴賈似道:「元軍尚未渡江,議和納貢是可以的。今沿江諸郡均歸附元朝,要議和,你應當親自來面談。」◇(待續)

七月,忽必烈發布《下江南檄》,伯顏奉命南征。(大紀元製圖)
七月,忽必烈發布《下江南檄》,伯顏奉命南征。(大紀元製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