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似道自然是不想,也不肯親自議和。因此調遣號稱百萬(實則13 萬)的宋軍去抵禦元軍,還令泰州觀察使孫虎臣,駐精兵 7 萬,在丁家洲(池州附近)。

賈似道又令淮西制置使夏貴,率領 2,500 艘戰船,在長江阻攔元軍。賈似道自己則率軍駐紮在蕪湖以南的魯港。

此外,賈似道還任命汪立信為端明殿學士、沿江置使、江淮招討使,讓他去建康府招募士兵來援助江邊的各個郡縣。汪立信沒有推辭,但臨行前將妻兒託付給心腹愛將,並說:「我不負國家,爾亦必不負我。」此時他的心中應該抱了必死的決心。

其後,當汪立信在蕪湖見到賈似道時,賈似道拍著他的後背哭著說:「不採用你的建議,以至於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二月中,元軍抵達丁家洲。伯顏命左右翼「萬戶」(武裝單位)率騎兵夾江而進,炮聲隆隆,震撼百里。夏貴先逃,賈似道倉皇失措,立即鳴鑼收兵。宋軍大潰,主力基本瓦解。賈似道逃到揚州,夏貴逃到廬州,孫虎臣逃往泰州。其後,太平州知州(行政長官)孟之縉等歸順。當汪立信聽到宋軍兵敗的消息後,十分痛心,當晚喝酒並慷慨悲歌,然後自殺身亡。

期間,為攻宋獻計並立下戰功的劉整病逝,終年63 歲。忽必烈贈劉整「龍虎衛上將軍」、中書右丞等官名。賜其諡號「武敏」。

宋軍潰敗後,鎮江、寧國、隆興、江陰守臣皆棄城而去。三月,一路沒有遇到太多抵抗的元軍攻下建康(今南京),伯顏派人向忽必烈稟報大軍進展情形及今後進軍方略。忽必烈大喜,准其所奏,並命伯顏為行中書省丞相,駐建康。阿塔海、董文炳為行樞密院官員,駐鎮江。阿朮繼續進攻揚州。

當在建康的伯顏聽說汪立信獻的兩條計策且自殺而死後,十分感慨:「宋朝竟然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計謀!如果用上了,我哪裏能到這裏啊!」伯顏命人找到汪立信的家人,並說:「這是忠臣之家啊!好好照顧他們。」

當時江東遭遇饑荒,瘟疫流行,伯顏馬上下令救濟、安撫,百姓得以安生,民心逐漸翻轉。

臨安城民不戰而降

在忽必烈派伯顏南征的同時,又派遣禮部尚書中都海牙,及郝經之弟郝庸,行樞密院都事,前往宋朝,詢問扣押使團一事。此時賈似道欺君誤國的陰謀也被揭破,南宋派總管段佑送郝經歸元。公元1275 年夏,郝經回到朝廷,不久後病逝,終年53 歲,諡號「文忠」。

在賈似道兵敗、 欺君陰謀敗露,以及元軍佔領建康直逼南宋都城臨安的情況下, 朝野要求殺賈似道以謝天下。謝太后雖不願意,但在巨大的壓力下,最終只是將他流放到循州(今廣東龍川)。其後,押解賈似道的會稽縣尉鄭虎臣,在押解途中,將他殺死。賈似道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之列。

賈似道被流放的同時,南宋致信伯顏,說扣押及殺死使團成員之事,朝廷實在不知,是邊將所為,可以按罪懲處,而且願意納貢,並請訂和約。伯顏認為這是宋朝為探虛實的詭計,但還是派人前去考察,不料使臣又為宋人所殺。

與此同時,忽必烈對伯顏如此進軍神速也有些擔心,便以天熱為由,讓其「勿輕入敵境」,可以暫時休兵,等秋天再進攻。在手下漢將張弘范的建言下,伯顏回奏道:「宋人據有江海,似無可虞。現在已卡住他們的咽喉,如稍有放鬆,他們就逃走了。」忽必烈認為伯顏更了解前線的情況,便准其所奏。

五月,因為西北諸王騷擾,忽必烈將伯顏召回,讓他北上平定海都叛亂,同時商議是否繼續進攻南宋。伯顏告訴忽必烈,宋朝現在十分脆弱,正是滅宋的大好時機,建議繼續進兵。忽必烈同意了他的建議,令其領兵進攻臨安,另派人北上平叛。七月,伯顏被晉陞為中書右丞相,阿朮為左丞相。平江南之功讓於阿朮。

八月初,伯顏帶著給宋國皇帝的詔書回到行省。十月,圍攻揚州,未克,大軍南行至鎮江。十一月,伯顏分三路大軍水陸並進直逼臨安。此時的臨安亂作一團,不少官員紛紛離職逃走,各地守臣也時有丟印棄城者。謝太后無奈之下,下了一道哀痛詔,令各地起兵勤王,但唯有贛州知州文天祥和郢州守將張世傑率兵進入臨安護衛。彼時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 2 萬。

但此時的宋朝大勢已去。在元軍攻下無錫、常州後,伯顏派南宋歸降者游介實帶著忽必烈的詔書副本及伯顏諭令前往南宋朝廷。十二月,伯顏在無錫見到了帶著皇帝和太后書信的宋臣將作監(官名)柳岳等人。

柳岳再次表示希望元軍停止進攻,願每年進貢和好,並說明奸臣賈似道失信誤國。伯顏則指責宋朝拘禁元使臣 16 年、無故殺害使臣等種種不信不義的行為。

接到伯顏奏報後的忽必烈同意議和,伯顏遂派大將囊加歹前往臨安。隨後,囊加歹與宋尚書夏士林、侍郎呂師孟、宗正少卿陸秀夫等人攜帶宋朝國書來議和,尊元世祖為伯父,宋皇帝世代行子姪之禮,每年貢銀25 萬兩、帛 25 萬匹。

和議期間,伯顏仍令元軍繼續推進。文天祥建議讓謝太后、全太后、恭帝等人入海,留下自己背水一戰,但沒有被允許。

公元 1276 年初,元軍進至嘉興,宋安撫使劉漢傑降。宋宰相陳宜中三次遣使議和。之後,宋恭帝遣使奉上國璽及降表來到軍前,伯顏受納,派囊加歹隨宋使(臨安知府賈餘慶)回臨安,召宋朝丞相來議投降之事。

這時,陳宜中等大臣帶著益王趙曰正、廣王趙籨逃往溫州,宮中只有謝太后及幼主。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丞相,派他去與伯顏談判。伯顏下令禁止軍士進入臨安城,並派遣呂文煥持黃榜安撫城中軍民。

文天祥等人到達元軍駐地後,堅持「先撤軍後談判」的立場。伯顏見文天祥臨危不懼,實屬難得人才,希望將他收在麾下,便打破元軍從不扣留使者的慣例,將他軟禁在營中,而讓其他人回報謝太后。

此時,在臨安數月圍困之後,一片混亂,疫病大作,「城中疫氣蒸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數計。」而這也是南宋滅亡的徵兆。

走投無路的謝太后只好給伯顏送上傳國玉璽、降表(取消宋皇帝稱號)。同時,伯顏率左右將領入臨安巡視、接見宋朝宗室大臣。令鎮撫使唐古歹解散文天祥所招募的2 萬義兵。隨後,撫諭臨安軍民、部署守城軍隊護衛宋朝宮廷,遣使招降衢州、信州等地。

二月初五,宋恭帝率文武百官投降,伯顏以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命忙古歹、范文虎管理都督府;命張惠、阿剌罕、董文炳、呂文煥等人入城,清理宋朝的錢糧,收繳百官誥命、符印、圖冊;廢除宋朝的官府衙門,將宋亡國之君移居於別處;並遣新歸附的宋朝官員去招降尚未攻克的州郡(湖南北、兩廣、四川)。此外,還部署諸將分兵屯駐要害之地;禁止偷盜和破壞宋王室陵墓。

當時董文炳入臨安城後,建議「國可滅,史不可沒。宋朝十六主,有天下三百餘年,其太史所記具在史館,宜悉收以備典禮。」於是將宋史及諸註紀(5 千餘冊)保存起來,後送到國史院。這為後來撰寫《宋史》保留了很多可信的史料。

因為伯顏遵循忽必烈的叮囑,以曹彬為榜樣,臨安城民不戰而降,且入城後伯顏嚴格約束元軍,實行寬大安撫政策,因此「宋民不知易主」,「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華如故」。

南宋朝廷歸順後,元朝得 37 府、128 州、733 縣,包括很多富庶的城市。

三月,伯顏偕同宋恭帝等人至上都,忽必烈親自召見恭帝,廢其帝號,封為「瀛國公」。後來恭帝和太后均出家。而伯顏則因功被拜同知樞密院,賜銀鼠青鼠只孫(元代內廷大宴時穿的官服)二十襲。◇(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