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市場出現了歷來最大跌市之一,單日跌幅超過兩千點,這一跌勢與A股市場復市後的表現密切相關。大家對中國的救市政策寄予厚望,但實際情況似乎與市場預期大相逕庭。這讓許多投資者措手不及,特別是那些對中國經濟政策的效果充滿期待的人。

中國財政部在周六新聞發布會上給出的財政刺激計劃,但又是缺乏細節,A股投資者又回到周初的狀態:還要等待。

近年中國的救市行動,習慣採用「一攬子」兼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落重藥驅動經濟反彈。問題是,這種做法一來製造更大的資產泡沫,同時不一定治好經濟頑疾,大水漫灌的副作用,更隨時會作出「反噬」。好像人行「破格」以終極貨幣寬鬆政策托高股市,製造出一個資產泡沫及瘋狂景象:在十一長假期中,新一代年輕股民蜂擁開戶準備入市,甚至要靠關係才能成功開秀;有股民抵押資產甚至賣樓,準備用盡槓桿,食盡升浪。

此前,大陸政府曾多次推出所謂的「救市」措施,尤其在2023年下半年以來,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將採取大規模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來提振經濟。然而,這些政策的效果顯然是短暫的,目前出台的措施似乎像是短期的「特效藥」,效果持續時間有限。從這次的跌勢來看,一旦「藥效」消退,市場瞬間陷入困境。這種情況讓人聯想到2009年的4萬億刺激方案,但如今面對的是更為嚴峻的財政困境。許多人預計中國需要一個規模達到10萬億的救市方案才能真正有效,這比2009年刺激規模大10倍。

救市措施「唱高開低」 僅引發短暫性升市

更重要是,中央的政策似乎沒有一致性,各部委好像各自為政,變成很多時出現一些「半桶水」的救市措施。以最新內地在周末公布的「救市措施」,即財政部表示將在近期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舉措,同時稱「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還說「請大家可以放心」。不過,會上財政部未明確市場最關注的增量財政政策的規模等問題,勢必引發失望情緒。先前,市場流傳「年內增量財政政策規模可能不低於兩萬億人民幣,形式包括調增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擴大專項債券使用範圍等」的說法,引發市場有過高期望。

事實上中國每次推出救市政策,市場的反應往往是短暫的,刺激效果難以持續。市場一旦反彈,許多投資者迅速見高沽貨,導致股市無法保持穩定的上升趨勢。港股市場也是如此,儘管近期有所反彈,但這樣的上升趨勢是否能持續還是未知數。

在過去的15年中,港股的波動範圍相對穩定。根據歷史數據,港股的平均低點約在一14500點左右,而平均高點大約在22000到23000點之間。這意味著,投資者不應該期望港股回到30000點甚至40000點的高位。即使有部份市場人士樂觀認為這是可能的,但缺乏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支持,這樣的期待可能是不現實的。

更值得留意的是,儘管上月人民銀行公布接受股東抵押持股,貸款回購股票及增持,但內地媒體《第一財經》卻發現,過去兩周已有超過100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股東披露減持計劃。這些舉動,都反映市場參與者認為股市升勢不可持久,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音樂椅、互割韮菜的遊戲,一旦股市泡沫爆破,除了民間財富蒸發外,或會進一步令民間減少消費及投資意願,更難以扭轉目前「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情況。

此外,從近期的市場波動中看出,投資者情緒也極為敏感。例如,年初至今,港股經歷了一次大幅反彈,指數由低位上升了近8000點。然而,這種波動幅度可能成為未來的新常態,尤其是在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

「救市」經濟政策的失效與市場泡沫

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周期性的波動,而是更為深層的結構性問題。這使得傳統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措施無法有效應對。即使中國大規模注資,希望提振股市、房地產市場,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但最終結果可能是短期內的市場泡沫破裂。

回顧2015年,中國股市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泡沫現象。當時,股市在短短幾個月內急速上升,但中央政府突然收緊政策,導致股市急跌,並引發了金融市場的大混亂。最終,政府不得不動用公安力量來干預市場,這也是中國過去救市政策的「暴力救市」代表之一。這次的情況雖然有所不同,但市場泡沫的特徵依然存在,並且這次泡沫破裂的風險仍然很大。

儘管中國的政府部門不斷推出新的政策組合,嘗試模仿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策略,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但市場反應卻非常冷淡。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箭」剛剛射出,市場便迅速降溫。而結構改革這「第三支箭」,似乎走在與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相反的道路上,這加劇了市場的不安情緒。

對於未來港股的走勢,無論是來自聯儲局的政策還是中國大陸的救市措施,都可能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市場的不確定性仍然極高,波動性加大成為新常態。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者應該謹慎行事,尤其是避免進行高風險的孖展操作。

財金官員加入唱好股市行列 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近期的港股成交量節節上升,表面上看似市場資金湧入,但實際上這更多是市場波幅擴大的結果。專業投機者及高頻交易利用波幅進行套利操作,這讓市場表現出更高的成交量,但並不意味著市場有真正的資金流入,投資者應避免被這種假象所迷惑。

值得留意的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上星期的網誌中,還一片樂觀的說港股回升,令整體市場氣氛改善,未來多項因素有利市場反覆向好。豈料事隔一周,恒指已經由高位大幅回落,顯然財爺又是「開口中」。

其實作為財金官員,責任應該是向普羅市民警告資產市場正在出現泡沫,未來入市理應量力而為,而不是加一片樂觀叫好,就好像叫市民跟內地股民一樣瘋狂入市。反觀前財爺曾俊華在社交媒體就呼籲市民「唔好跟車太貼」,避免成為大戶點心,這才是有風險意識的看法。

港股和A股的波動很可能在短期內繼續加劇,市場反彈難以持久,結構性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對於投資者來說,穩健操作、謹慎觀望或許是當前最好的策略。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任何不理智的冒進操作,都有可能讓投資者陷入更大的風險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要更加謹慎,避免盲目樂觀,並準備應對未來可能更大的市場波動。◇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它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