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類固醇抗炎藥是最常用的緩解關節疼痛的藥。但一項新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會導致骨關節炎患者症狀惡化。哈佛醫學院建議,運動療法是預防及治療骨關節炎的良方。

美國近65%的骨關節炎患者和慢性腰痛患者,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來改善慢性疼痛。除了布洛芬和萘普生兩種非處方藥,美國還有十幾種處方非類固醇抗炎藥。監管部門、醫生和一些患者,也早就意識到,長期使用這類藥,會增加胃腸道、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風險;但其令骨關節炎惡化的問題,卻較少被關注到。

今年3月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針對3個骨關節炎數據庫中的4,197名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5年隨訪後發現,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患者,膝骨關節炎症狀明顯加重,尤其是疼痛增加了104%,行動障礙增加了121%,僵硬增加了58%。此外,長期服用者需要全膝關節置換的機率也遠高於非服用者(3倍多)。但在膝關節結構性退化方面,並未發現長期服用者與非服用者之間有顯著差異。

該研究涵蓋了5種非類固醇藥的使用,包括布洛芬、雙氯芬酸、萘普生、塞來昔布和羅非考昔。其中羅非考昔因為引發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過高,在2004年被美國食藥管理局(FDA)淘汰

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多種副作用已經為很多人所知,專業機構和人員一般都會建議使用儘可能短的時間,但人們通常仍然會長期使用。美國2022年一項使用商業索賠資料庫的研究表明,骨關節炎患者接受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治療,3 年中平均持續16 個月時間。

2021年一項針對膝骨關節炎進展與7種最常用藥物相關性的研究,對2,054名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8年跟蹤,發現只有非類固醇抗炎藥,與膝骨關節炎的進展有關;其它藥物,包括抗組織胺、他汀類、抗高血壓、抗憂鬱/焦慮/精神、骨質疏鬆及糖尿病相關藥物,都與膝骨關節炎的進展無關。

2021年另一項與骨關節炎進展相關的臨床因素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令骨關節炎臨床進展風險增加105%;而身體活動過少,被證實是另外一個風險因素,也同樣會大幅增加骨關節炎的臨床進展(107%)。

因為較少的身體活動和超重,是影響骨關節炎進展的主要可改變因素。多項相關研究都建議儘量採取運動和減重等非藥物治療。關節炎基金會也把運動和減重列為對抗骨關節炎疼痛的最佳方法。

在具體運動形式上,該基金會建議多騎單車,這種運動對關節的衝擊力小,因此可以通過震動使關節得到較好的鍛鍊,同時還可以增強支撐膝蓋、腳踝和雙腳的肌肉,而且室內、室外都可以做。

哈佛:運動療法是治療骨關節炎的良方

哈佛大學的專家們,則為骨關節炎患者開出了一個運動處方,其中包括提高柔韌性、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多種訓練。

(一)柔韌性練習

這種練習可以輕柔地拉伸肌肉,並使關節在舒適的範圍內活動,從而可以緩解關節僵硬,並預防關節周圍組織變緊。

建議在關節疼痛和僵硬最輕的時候做,比如洗熱水澡後或在一天結束之後;如果在服止痛藥,那就在藥效最佳時進行拉伸。從每天做一到兩個動作開始,每周三次,逐漸嘗試增加到每天至少做幾個動作。

腿部內側拉伸

坐下,雙膝彎曲,雙腳併攏,將腳跟拉近身體,雙手握住小腿或腳踝,上半身慢慢向前彎曲,同時用肘部輕輕將膝蓋往下壓,保持20至30秒。

臀部與下背部伸展

平躺,雙腿伸直,頸部貼地,視線朝向胸部;彎曲雙膝用雙手環抱住膝蓋,將膝蓋儘量拉向肩膀,控制在感覺舒適的程度;深吸氣然後呼氣,呼氣時將膝蓋靠近身體,保持此姿勢20到30秒,同時正常呼吸。

雙腿轉動

仰臥,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肩膀貼地,輕輕將膝蓋向一側放下,將頭轉向另一側,保持20到30秒,然後將膝蓋收回原位,換另一側重複相同動作。

(二)肌力/阻力訓練

人體老化和較少活動,會引發肌肉質量減少、肌肉無力。肌力訓練通過增強肌肉力量,可以保護和支撐受影響的關節,改善其整體功能。

開始時重複4~6次,達到一般阻力訓練的一半即可,如果在訓練後關節疼痛持續1小時以上,就有可能是運動過度。每周不宜超過兩天。

站起坐下

將椅子靠在牆上,坐在椅子前部,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身體向後傾斜成半躺姿勢,雙臂交叉、手放在肩膀上,保持頭部、頸部和背部挺直,上身向前傾,然後慢慢站起來,稍微停頓後,再慢慢坐下。重複4~6次,逐漸增加到8~12次。

髖部伸展

抓住椅背保持平衡,身體前傾,慢慢將右腿朝後伸直,在膝蓋不彎曲或不向前傾的情況下儘量抬高,稍微停頓,慢慢把腿放回起始位置,重複4~6次後,換左腿做。可逐漸增加到8~12次。為增加阻力,還可以在腳踝戴重物。

橋式運動

仰臥,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雙手掌心朝下放在臀部兩側,保持背部挺直,儘量抬起臀部,僅用雙手保持平衡,稍作停頓,將臀部放下但不完全接觸地面,然後再次抬起,重複4~6次,逐漸增加到8~12次。

(三)耐力/有氧運動

低強度有氧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在強健肌肉的同時保護關節。這類運動包括騎單車、散步、游泳以及划船等。但要避免跑步、跳躍、急轉身等對關節造成過大壓力、衝擊力和扭轉的活動。

其中,游泳和水中運動對骨關節炎患者有諸多好處。一方面溫水可以舒緩肌肉和關節,另外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負擔,同時水的阻力還可以增強肌力。每周至少做4次、每次30分鐘。

以上運動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量力而行,或諮詢醫生建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