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局近日透露,正研究容許收地範圍內的私人土地業權人,將土地賠償金當作其它用地的補地價資金。本土研究社分析指,「左手交右手」安排似乎為新田科技城以至整個北都區內,發展商無興趣為囤地補地價進行開發而救亡。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近日在電台專訪上表示,為了控制北部都會區發展收地成本和前期工程開支,正探討以新安排收地。政府不需要以「真金白銀」收地,但會把應支付收地的補償款額,供發展商支付其它新界項目補地價時抵消,新安排或適用於擬興建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範圍內的私人土地擁有人。
本研社今日(29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章指,隨著深港活動愈趨融合,鄰近北都的新發展區正面臨地價衝擊,直接影響囤地多年發展商的補地價開發土地的意欲,發展商連番放棄為等候多年的囤地補地價。至於發展局近日透露的新安排,本研社認為是救亡措施,但無明確大增發展商在其它區出錢補價的意欲。
本研社提及,發展局近年為了開發北區都會區,想盡辦法透過「公私合營」減低自身開發成本,亦不斷向發展商的要求讓步,包括幫申請原址換地的發展商強收餘下一成的私人土地;擴充至連社福及創科用地都可補地價換私人發展權;標準補地價金額下調;容許洪水橋商業土地最多改變兩成作為私人住宅。
文章質疑,北部都會區的定位是深港融合,若要開公司的話,為何不去一路之隔、成本更便宜的深圳;北部都會區在疫情期間的規劃,未有考慮後疫情香港的新經濟狀況及融合趨勢,當時是否規劃得太大規模,繼續堅持現時發展模式會否導致港府「損手爛腳」。因此,本研社建議政府應停下來重新思考。
另外,發展局昨日亦在社交平台上撰文解釋,由於有業界反映洪水橋站市中心的商業用地或可適量加入住宅元素,以作綜合發展。政府經考慮後,初步認為在不影響新發展區的產業定位下,洪水橋站兩旁的商業及商住混合用地,或有條件將不超過兩成的非住宅用途樓面面積改為住宅用途。有關改動須通過技術評估,並按機制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許可。
當局聲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是北部都會區西部的「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未來有「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深圳南山區及前海合作區,可在金融和其他專業服務領域,推動與深圳的高質量經濟合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