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一直遇到失望這個問題。在試著儘可能不讓孩子失望的「縱容派」和常讓孩子失望的「權威派」之間,孩子需要的是甚麼? 

「所以,我們得甚麼都順著他們?」

抵抗誘惑

在《EQ》一書中,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引述了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對四歲小孩進行的一項實驗。研究員向孩子提議:「你待在這個房間裏。那個盒子裏有一顆棉花糖,你可以現在吃,但就只能吃一顆。或是你等到我買菜回來,我給你兩顆糖。」

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在實驗人員一離開後就撲向糖果。三分之二的孩子等到他回來,得到了兩顆糖。這項實驗在史丹福大學的幼兒園進行,因此能在孩子往後的求學階段持續追蹤。

十二到十四年後,衝動行事者和其他人之間的心理與社會層面差異相當可觀。當初抵抗了誘惑的人更自信、堅定、有效率,也更能克服障礙。面對疑惑、恐懼和失敗時,他們比較堅強;他們的抗壓性更高,即使遭遇困難,也知道如何追隨自己的目標。

馬上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心理素質質素比較混亂。他們比較固執、猶豫不決,避免與他人接觸,當事情不如他們之意時很容易感到不滿,也更常在遇到困難時放棄。

在中等教育階段結束時,前者的表現優秀許多。他們的成績高於同學百分之二十!懂得抵抗衝動和延宕對衝動的滿足,對於未來發展是很重要的。從四歲起,就能從孩子的表現預測他未來的能力。

吸毒者和犯罪者尤其是難以承受失望的人。他們的渴望只要遇上一點點阻礙,就像是經歷了嚴重的冒犯。

能處理失望、延宕滿足、讓未來重於現在,是獲得幸福的能力中基本的元素。它對於實現生命中的計劃及維持與他人的和諧關係都很有幫助。

孩子如何學會處理失望?

故意讓他失望註定會失敗。任嬰兒哭不管他、拒絕抱他、不給大一點的孩子擁抱或禮物,這些是過去的父母為了不「寵壞孩子」和教他們學習失望而使用的策略。然而這些方法都已被證明無效。

孩子會因此發展出一種對失望的特殊感受力,所有對於衝動的延宕滿足都會變得無法忍受。欠缺產生了焦慮,而孩子會試著用依賴(酒精、藥物、香煙、伴侶、衝動行為)來控制焦慮,他也許會讓自己變強硬,學會否認自己的需求。

看見我依孩子的要求餵奶,回應他們的需求,拒絕讓他們獨自在房間裏哭,有些人認定我們會把孩子變成懦弱、無法處理失望的人。事實上,我發現兩個孩子都能很有效地處理失望,甚至是用以他們年紀來說相當令人訝異的方法。

一項瑞典的研究顯示了制定「糖果日」能大量減少蛀牙。孩子一星期中有一天能吃甜食,其他天則完全不能吃。我覺得這個主意很不錯,不僅能減少蛀牙,也能設下非壓抑性的甜食攝取限制,所以我向我四歲和兩歲的孩子提議。

我們選定了星期六,也告知了親朋好友。絕不能讓祖母或叔叔過度地誘惑他們。如果他們在其它日子收到糖果,我們會建議他們留到星期六吃。如果他們還是吃了,就隨他們去,他們知道我不高興。一般來說,這就足以限制他們吃太多糖果。我只會表達我不贊成,但不會處罰也不會罵他們。他們知道不必「服從」我,但這是我們之間訂下的約定。

通常,瑪歌收到糖果時會交給我「保管到星期六」。有時候,我會看到她急急忙忙地把糖果放進嘴裏,或是衝進房間把糖果藏在某個角落。跟這段重要的學習過程相比,偷吃一兩顆糖果是無關緊要的。不過,她必須覺得自己有選擇吃糖果或保留下來的自由。否則,對她來說,失望會像是外人強加給她的!

即使是兩歲半的阿德里安,也會小心地把某位保姆給他的三顆糖果藏到下星期六。另一次,他也成功地在回家的車上一路留著餐廳送他的棒棒糖,而且跟姊姊一樣,在回到家後交給我保管。不過,星期六(四天後)起床時,他的第一句話是:「我要我的棒棒糖。」

本文摘編自《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遠流出版提供◇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