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失望的問題。在「縱容派」和「權威派」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來看看《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一書的作者怎麼做。
「所以,我們得甚麼都順著他們?」這句話理應會讓論證破滅。它反映出對孩子情緒與需求的不了解。不,尊重地聆聽情緒並不代表一昧地滿足要求。
我們去看馬戲表演,入口處販賣各式各樣的閃光棒球帽和螢光產品。瑪歌拉了一下我的手,指著一根螢光棒,跟我說:
「媽媽,你看,我想要像這樣的東西!」
「不行,我不想買這個,太貴了!」我不巧這樣回覆道。
她惱火地反駁:「我知道你不會買給我,但我還是有想要的權利!」
沒錯,她有想要的權利!我讓自己不經思索地脫口說出一個老掉牙回應。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一直遇到失望這個問題。在試著儘可能不讓孩子失望的「縱容派」和常讓孩子失望的「權威派」之間,孩子需要的是甚麼?
需求與慾望
法蘭斯瓦茲.多托讓我們知道,過多的失望可能會讓孩子心靈受創,但失望也是必要的,且能幫助成長。我們知道孩子有慾望也有需求,也知道不能把兩者相提並論。
孩子不是「需要」紅色小汽車或金髮娃娃,他們只是「想要」。反之,他們絕對「需要」自己的憤怒(也就是失望感受的表達)被尊重和被聽見。很明顯地,不對一切都說「好」是重要的,發現自己遭到拒絕(合理的拒絕)有助於孩子的建構。
他因為生氣而在地上打滾?他並不是真的需要糖果,雖然他很想吃。他需要的是表達自己的失望。他試著讓自己的怒氣被聽見。對他來說這是重要的,因為他需要確定你的拒絕不代表關係破裂。
你對他說不,親子關係遭遇危險,他很快就承受不了自己的強烈感受。他大吼大叫,但請觀察他,他想要打你,他在尋求接觸。如果你躲開他,他會去捶牆壁、拍打物品或在地上打滾,他需要修復親子關係。因此,請不要在他最需要接觸的時候不讓他得到接觸。
馬戲表演中場休息時,瑪歌渴望地看著在一排排座位間飄過的氣球。
「媽媽,我想要氣球!」
我其實可以拒絕她,對她說教:「我還是不想買,這些氣球很貴!」
或是騙她:「我沒錢了。」
或轉移她的注意力:「把節目表讀完,讓我知道你看得懂。」
但有鑒於在馬戲團入口時她的指責,我看了氣球,我自己也覺得它們很美。我驚呼:「我最喜歡鸚鵡氣球。啊,不對,你看,還有辛巴和牠爸爸的氣球。」
她接著說:「我喜歡粉紅色美人魚!」
我們就這樣說出所有我們喜歡的氣球。一個就在我們旁邊的小男孩也加入遊戲:「還有米奇老鼠的。」我們度過了一起聊天、做夢的美好時刻,不再需要買氣球了。表達出來的慾望(想要有氣球),消失在獲得滿足的需求(需要感覺與人連結、分享某事)之前。
請不要得出任何常態性的想法。給他糖果或禮物來滿足渴望的做法本身是無害的。以他不「需要」為藉口而拒絕買任何東西給他則是不公平的。孩子可能會從中得出自己不准享有愉悅的結論,這會對他們現在與未來生活的喜悅帶來各種影響。
我們可以提醒自己,給予或拒絕孩子的氣球或糖果,不只是甜食或小東西而已,而是學習人際關係的機會。別讓幾個甜食損害我們與孩子的關係!
失望在生命中是無可避免的,沒必要再去過度增加。為了尊重你自己的需求,為了保護孩子,確保他的健康,你一定會有無法滿足孩子的時候。
所以,問題是:如何陪他經歷失望?答案是:要願意聆聽他的憤怒。
本文摘編自《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遠流出版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