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下參加了由英國中西部地方政府資助的善用資源工作坊,由International Synergies Ltd機構主辦。這工作坊是最適合製造業或是建築業專業人士參與。但宣傳單張沒有指明特定行業,因此頗多類似我﹝教育界﹞這些不大相關人士參與。幸好我有派發剩餘食物的經驗,以這內容作為小組討論。

主辦方首先簡單講解重用物料或是循環再用的成本效益及大幅減少碳排放量,然後把參加者分成五至六人一組,每組由兩名主辦方職員帶領。職員給予每人數張表格,表格分為「我有」及「我想要」兩種;即組員任職的公司能夠提供的剩餘物料,及公司需要的資源或是技術。例如我的組別中,一名組員是伯明翰建設電車軌道的項目總經理,他所需要的便是混凝土及鋼鐵;而他公司擁有的是多餘的碎石,或是勘探地下的知識。另有一位是興建花園地面的工程師,一位是生產天然氣的公司代表,一位是製作木傢具,一位製作食物補充劑的自僱人士,及我以派發剩餘食物代表作討論分享。每人填滿了各種﹝或幾種﹞自己想要及擁有的物資或是技術。隨後與其他組員配對;例如從事電車項目的組員可把副產物的碎石交給舖設公園地面的組員。同一組的人未必完全配對成功,而且多幾個物料來源確保更穩妥。大會要求同一組與其他組別輪流審視「我有」和「我需要」的表格,若配對成功即在表格上寫上姓名,大會為雙方提供聯絡資料。

我以為少量的剩餘食物用途不大,不會有人稀罕,怎料我也成功配對數名參加者。一位是從事生物研究的大學生,他需要大量有機物品作為研究,食物便是其中一種。另一位是飼養禽畜,他需要人類剩餘的食物來製作飼料。

其中一位參加者竟動用我的人脈。他在古蹟花園任職,園內設百多項活動,他提供免費入場參觀及參與園內活動。我突然想起所屬的基督教教會,便主動提出幫忙聯繫。

原來「資源」是那麼多元化,我又大開眼界了。@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