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直被視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家。自 20 世紀 90 年代初以來,他們經歷了失去的幾十年,長期通貨緊縮,利率為零。現在,當其它國家準備減息時,他們卻在談論加息,當然,其背景是貨幣長期大幅貶值。有趣的是,股市創下歷史新高,情況還不錯。然而,如果經濟復甦,我們應該看到日本的高通脹,但市場和政策制定者(日本央行)都認為通脹並不高。

從周期角度看,我們不應關注增長水平,而應關注增長方向。對於日本這樣一個老齡化國家來說,實際增長和通脹率必然偏低,這是正常的。但這是結構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剔除這些變量的趨勢成份,它們仍會因全球和特定衝擊而呈現周期性變動。雖然可以通過統計濾波器進行去趨勢處理,但鑒於趨勢部份的增長微乎其微,簡單的方法(如同比增長)可能已經捕捉到了這種周期性成份。

下圖顯示了兩個關鍵變量,即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消費物價指數(CPI)的年同比增長情況,這兩個變量分別指實際數量和名義價格。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國家沒有受到像 Covid 或戰爭等不利的供應衝擊時,需求衝擊應導致兩者之間的正相關性——想像一下需求曲線移動下的均衡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日本,當我們考慮到 CPI 的滯後性時,事實的確如此,CPI 滯後一年,而這兩條線大體上沿同一方向移動。

鑒於 GDP 增長 1.5% 的變化導致 CPI 增長 1.0% 的變化這一關係,通脹有 「偏低 」和 「偏高」 的時候。大約在 2000 年代,通脹「低於預期」(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而近年來則「高於預期。這些無法解釋的部份才是有趣的,值得解釋的。

眾所周知,2000年代通貨膨脹的「不足」 是一種債務通縮現象。然而,近年來的 「過高」卻被許多分析師所忽視。從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可持續的增長可以看出,實體經濟的表現顯然並不突出。因此,通貨膨脹應該「如期 」 回落,但事實並非如此。疫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造成的不利供應衝擊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現在其衝擊已經減緩。那麼通過排除法,剩下的原因很可能是濫用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的。

長期的實際負利率和貨幣貶值是導致高通脹的常見原因。同樣,與其它國家相比,日本最近的通脹率並不高,但與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相比,肯定也不低。這表明日本央行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犯了過晚採取貨幣寬鬆政策的錯誤後,現在可能又犯了過晚採取貨幣緊縮的錯誤。

「異常 」似乎主要是政策失誤造成的,而非其經濟的特殊性。

本文編譯自「What makes Japan's economy exceptional?」,原文刊載在英文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