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幾年裏,維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成為了一件越來越奢侈的事情。中央銀行被認為是面對不利衝擊的萬能藥。耶倫被唐納德·特朗普威脅要解雇,而傑伊·鮑威爾也被認為受到來自政治層面的壓力,這是因為他不能提前回收流動性從而導致今天的高通脹。總統們會有強烈的動機通過指示美聯儲打開印鈔機以輕鬆的方式提振經濟(而財政政策則需要通過國會)。他們是短視的,看不到該行為所帶來的長期影響。
美聯儲的獨立性不是一出生就被賦予的。在1934年之前,它實際上是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持的。直到大蕭條之後,美聯儲的權力被集中在華盛頓,並為 「聯邦儲備系統」正式指定了一位主席—他就是馬瑞納·斯托達德·埃克爾斯。當他在1934年11月成為主席時,美國經濟剛剛遭受重創,處於非常糟糕的狀態。雖然實際GDP從極低的基數上強勁反彈,但失業率卻高達21.5%,創下了該世紀的歷史記錄。
1933年3月富蘭克林·羅斯福上任時,作為總統的他已經積極參與了許多信貸和貨幣方面的政策制定來救助經濟,而這些現在被認為是美聯儲的職能。當時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英國已經很有名了,就在他著名的經典著作《通論》於1936年出版之前,他的利用財政赤字來推動經濟增長的理論已經深度影響了羅斯福。如附圖所示,金本位制時代的利率沒有太大的變化,但赤字已經意味著寬鬆。
在他擔任美聯儲主席的中期,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引起了巨大的政府開支、赤字以及債務的發行,埃克爾斯被迫維持低利率。來自白宮和議會的典型意識形態是,沒有理由讓愛國的債券持有人僅僅因為加息(意味著債券價格下跌)而遭受損失。在這樣的政治壓力下,埃克爾斯也緊隨其後。因此,到1944年,由於經濟過熱,失業率急劇下降到1%。
現在,過熱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其後果也是如此。通貨膨脹在1940-42年增長到13%,這是第一輪的通脹飆升。第二輪的激增發生在1946-47年,通脹升到近20%。在這之間,實際GDP同比增長從1943年經濟過熱階段(戰爭意味著大規模生產,尤其是軍事部門)的22%下降到1946年的-15%。然而,對美聯儲主席的限制要嚴格得多。加息需要得到財政部的批准。埃克爾斯多次要求加息,但都被拒絕,直到戰爭結束。
順便說一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段歷史在某種程度上預測了我們的未來。然而,埃克爾斯比現在的美聯儲主席要鷹派得多。他為美聯儲的獨立性而戰,但失敗了。最後,當哈里·杜魯門繼任時,埃克爾斯被降級為普通的委員會成員,結束了他13年的美聯儲主席生涯。
本文編譯自「The first Fed chair fighting for independence」,原文刊載在英文大紀元◇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