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後,香港傳媒進入寒冬,蘋果、立場、眾新聞先後消失,人才流失嚴重,加上嚴刑峻法,大家都不看好香港傳媒的前景。
但後來大家發現,留下來的傳媒人,仍然熱心工作,開創新局面,也慢慢摸到一條新的監察之道。這條路,不敢說永遠安全,因為國安紅線不停會變,但至少現階段,仍然大有可為。
這就是一條「除了硬核政治,中港屬性定位,其它經濟民生都可以監察」的道路。
即是說,你不要去質疑,小學生升國旗、說李家超是優秀人才,是否洗腦做戰狼小粉紅遺害下一代,你不要去質疑47人案的「奪權」之說是否輸打羸要,也不要去評論為何今年7.1無遊行、是否如鄧炳強所講香港人都好滿意政權、也不要去諷刺保安局花錢拍「抖戰」這些宣傳片去討好中國市場有甚麼實際用途……
這些不要碰,然後其它新聞,都可以大展拳腳。
《星島日報》報道了深水埗黃金電腦商場人流少、店舖關門情況,雖引來黃金商場「反駁隊」式的回應,但傳媒「企硬」繼續如實報道人流真況,硬了一把。然後又是報道方力申旗下泳會的9歲小泳手被泳總官僚制度打壓、有成績但無法參賽的不公現狀,又是引來泳總的「負面報道」反駁,結果方力申大爆發、泳手的母親也出來指控,《星島》繼續報道,引起大眾對泳眾官僚的關注。
YAHOO! 新聞也大出風頭,連環監察中環海演的「充氣奇蹟」,被指「相片有假」,YAHOO!給出了原圖沒有修改檔的硬接招,完全打面;甚至查出政府和策展人的合約條款包括了「要有免費日子提供市民」,完美還擊所謂「我哋免費請市民睇表演」的虛偽之說。
《集誌社》也持續關注盛事經濟下的賬目混亂,包括有盛事活動的申請人,原來同時也是批出撥款的負責人,大有「自己批錢俾自己」的嫌疑;又揭發有盛事活動完結卻仍未結賬予供應商的醜事。
其它例子更多,這說明甚麼?第一,只要不是直接觸碰政治硬核、不是去質疑中共在香港高壓管治的合法性,其它的經濟醜聞,小圈子特權,還是可以觸碰的。第二,香港政府大力吹奏的「盛事經濟」,涉及巨大的公帑使用、資源調配,在今天香港的畸型政治環境下,肯定有不少「灰色權錢」醜聞存在,你看媒體幾乎隨隨便便抓一單「盛事」來調查,都能找出種種行政失當荒謬的地方。
所以我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傳媒調查不同的盛事活動,已經是很好的監察題材了。沒辦法,這種政權結構必定就會有這種權錢共生體,也就必定會有,像大陸所講的「貓膩(內情)」存在。你看最近大陸也揭發了「拉煤油的車再拉食品油」的食安黑幕,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絕不稀奇,就看你去不去調查了。
為何說這些報道暫時仍算安全?因為用大陸新聞為例,報食安的新聞,也會被戰狼質疑是「別有用心」帶風向,甚至如果監察力度過猛,不小心揭穿了政權不監督的「怠政」,也可能會得罪人,變成「替外國勢力遞刀子」。
無論如何,要為留在香港的各個傳媒的有心人,衷心感謝,他們才是為香港「充氣」的「奇蹟」。◇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