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去一直都存在奇怪的討論:要政治,還是要民生?
準確一點是這樣的,有人要求政治改革,要民主要普選要監督,另外就會有人跑出來說,吃飯要緊,經濟要緊,唔好搞搞震。
意思即是,搵食緊要,政治民主這些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別煩了好不好?
這是第一層意思,就是「先溫飽、後政治」。
但其實還有第二層意思,就是「政治」和「民生」可以完全分開,是兩個互不干連的獨立個體。換言之,在沒有政治改革的情況下,民生一樣可以發展良好,不受影響。
今天你還相信這個鬼故事嗎?
沒有了政治改革,沒有了言論自由,沒有了敢言的傳媒,也沒有了監督的立法會,當特首候選人也剩一個的時候,你突然發現,你的「民生」也過得很窩囊。
譬如你無法抗議政府的不科學防疫政策,不斷的停業,不斷的虧蝕,你的店鋪最終倒閉了。著名藍店銀龍茶餐廳之前接受媒體訪問,說了一句頗經典的金句:「沙士及「黑暴」亦未曾停業,但今次疫情我真係捱唔住。」對啊,爭取自由民主的暴徒動不了生意人的奶酪,但在「和平」的年代,卻因為政府的防疫措施,而民不聊生。
警察的599G防疫檢控,也讓人摸不著頭腦,萬人空巷的「姜濤灣」無人執法,小貓幾隻的運動場卻有市民被檢控限聚令,在你掏出白花花的銀紙交罰款時,你難道沒有一絲怨恨:這種執法公平嗎?
但香港可以幫你傳達質疑聲音的人,已經全部消失了。那些市民叫不出名字的議員,不會幫你;那些只懂幫忙附和李家超是「lady killer」的傳媒,也不會提出質疑。你最好訓練你的孩子,懂得喊一句「未來特首在哪兒」,或許你的前途便一片光明了。
也沒有人挑戰特首的寶座,所以也無人可以詢問,為甚麼大陸封城四起、疫情不停的情況下,香港的特首候選人,仍然要以「爭取和內地通關」為主要目標。這是徹底的平行時空,顯得香港全體上下就只有一個心願,就是和內地通關。這是為了讓香港人也可以到大陸,一起感受封城的味道嗎?還是香港人也想體驗一下,活著被裝入屍袋的滋味?
大陸的輿情又是另一種境界,他們早就失去了政治改革的動力,或者在六四後,已經沒有甚麼中國人有興趣提這東西了。誰還傻得往坦克車上撞呢?劉曉波的遭遇不知道嗎?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人民發展出所謂「歲靜派」,就是「歲月靜好」;他們的中心思想,就是「三不政策」﹕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結果一場封城之戰,三不政策發揮作用了,相信政府不會封城的上海人遭受突然的封城之困,不相信會缺糧所以不肯囤貨的人也捱餓了。然後當上海人把自己的苦難大聲喊出來的時候,那些無恥的馬屁精還會振振有詞的喊一句:「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就希望把國人的苦難抹走。
有人問,為甚麼上海人明明喊出了:「上海人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但就是沒有鬧出甚麼大事情,也沒有搞出甚麼亂子。這還真是歷史的循環,3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河南是餓殍遍野,但居然沒有發生大亂,是證明中國人的忍耐力,遠超我們的想像嗎?還是政權的壓力,也遠超我們的想像?
看過大陸一篇為大饑荒洗白的文章,大意是說:「國民黨時間的河南饑荒,動搖了一個政權的根本;新中國時期的三年自然災害,卻沒有發生大亂,因為人民選擇了原諒。」
這個「原諒說」也不是憑空捏造,1962年2月26日,也就是3年大饑荒後的總結報告,陳雲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中說:「我們所做的好事,包括革命的勝利,建設的成就,同我們犯的錯誤所造成的損失比較起來,當然是好事多。對於這一點,人民會作出公正的評價。我們目前的困難,一般說是好人好心做了錯事所造成的。人是好人,心是好心,就是做錯了事。講清楚了,改正了錯誤,把工作做好了,人民是會原諒我們的。」
今天我們應該知道,只有原諒、而不求檢討甚至不進行政治上的追究改革,最後換來的,就是在民生上有更多的災難,然後就只能有,更多的原諒。◇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