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褔利事務委員會今日(8日)討論輸入外勞護理員,政府繼去年6月推出7,000個外勞護理員配額後,計劃未來3年再額外提供8,000個配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未來護理員的人手需求只會是「有增無減」,強調若有本地人願意入職做護理員的話,都可以獲優先考慮聘用。

孫玉菡在會上表示,當局去年推出的「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當中的7,000個配額分成兩個部份,其一是經由原有「補充勞工計劃」輸入的約4,000名額,以及新增的約3,000個配額。當中3,000個新增名額已經全數批出,但仍有超過2,000個申請未能獲批,當局估算未來3年仍需今階段額外增加8,000名外勞護理員,首兩年每年的名額為3,000個,而第3年則為2,000個。孫玉菡強調,8,000個名額是「預計容量」,若屆時成功聘請的本地護理員人數足夠,就不需要用盡所有配額。

議員江玉歡在會上指出,現時院舍護理員薪酬中位數約為14,820元,遠低於本港僱員每月入息中位數的20,700元,關注當局如何吸引本地人從事護理行業,長遠而言會否全面依賴外來人士擔任護理員工作。她擔心長遠而言,香港差不多需要全面依賴外來人擔任護理員。

孫玉菡回應指,現時本地護理員的年齡偏高,雖然當局已經推出「啟航計劃」,惟大多青年人都不願意入行,而已入行的年青護理員,期後大多都會晉升至保健員,對院舍而言亦是一大挑戰,因此現時吸引新人入行的速度明顯未能趕上。

另一議員吳秋北就質疑,「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的配額總數將會達至1.5萬個,問政府是否已經「徹底投降」,完全不需要考慮本地勞工。孫玉菡指,護理員無可否認是厭惡性工種,就算年輕人肯做都只是當作跳板。他強調在計劃下,只要有本地人願意應徵護理員職位,院舍都會優先聘用。

社福界議員狄志遠就認為,在人手不足的環境下,當局長遠是否應該考慮現時的工作環境是否能吸引本地人入行,整個工作的結構是否有改善的空間,例如可以考慮聘請本地弱能人士等。

孫玉菡回應指,當局預料隨著人口老化,護理員的需求未來將會有增無減,要長遠改善護理員工作亦是相當漫長,例如興建有更先進設備的院舍等,但現時大部份本地護理員面對的工作環境相對惡劣,學歷高的青年人不會長做,因此無法之下要透過外勞解決需求。@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