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乳癌基金會今年6月委託機構在香港進行一項「乳癌認知及治療意見調查」,透過網上問卷訪問共530名受訪者,調查結果顯示,88%港人憂慮乳癌治療副作用,63%受訪者更希望免除化療。

調查發現,有7成半受訪者誤以為乳癌患者均需要做化療。然而,有研究指不少早期患者未能從化療中獲得顯著治療效果,平均每10名患者中少於兩名可從中獲益。少於四成(38%)受訪者知道可透過基因檢測結果制定治療方案,但97%受訪者表示希望採用更精準方法預測化療潛在效益。

根據臨床研究,大部份荷爾蒙受體陽性的早期乳癌患者,並無法從化療中獲得額外的治療效益,因此為乳癌患者制訂治療計劃時,應當權衡化療的利弊,而「乳癌腫瘤基因檢測」就能讓患者知道從化療獲益的可能性,可以更針對個人病情,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盡量減少副作用及對生活的影響。

香港乳癌基金會乳健中心名譽醫學顧問、外科專科醫生蔡麗賢指出,患者完成乳癌腫瘤基因檢測後,檢測報告會提供三項資訊,包括復發指數、癌症復發風險及從化療中獲益比率,以指導治療決策。

當中,復發指數結果數值介乎0至100,如指數為0到25的患者,接受荷爾蒙治療同時加入化療,無化療效益,代表患者可免除不必要化療。如復發指數介乎26至100,代表患者接受荷爾蒙治療同時加入化療,化療有明顯效益。蔡麗賢提醒,不同輔助工具對患者進行判斷是否需要化療的建議各有不同,建議患者選擇前應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香港乳癌基金會總幹事孫佩儀表示,深切明白乳癌治療費用負擔沉重,因此基金會推出不同類日型的「乳癌腫瘤基因檢測」計劃,助不同患者得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為讓更多乳癌患者得到精準治療,香港乳癌基金會推出全新「乳癌腫瘤基因檢測關顧計劃」,為於公立醫院接受乳癌治療的香港居民,提供免資產審查支援,幫助評估化療效益。

孫佩儀指,患者付費完成檢測後,如報告之復發指數結果高於25分,代表需要接受化療,患者可申請全額退款資助,以緩解經濟負擔。@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