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2019年本港每日平均有13名女性確診乳癌。香港乳癌基金會(基金會)轄下的香港乳癌資料庫(資料庫),發現本港華裔乳癌患者的十年存活率為87.7%,早期患者存活率高達九成,第四期則不足三成。 

基金會今日(28日)發表第14號年度研究報告。研究團隊收集7,930名於2006年至2011年間確診的華裔乳癌患者,並跟進當中62.3%患者10年或以上,研究患者的存活數據,為香港首項長達10年的患者存活狀況分析。 

缺運動、肥胖、高度精神壓力高危

報告綜合2006至2018年招募的近2萬名乳癌患者資料,發現六成患者有3項或以上常見高危因素。4大常見高危因素為:缺乏運動、從未餵哺母乳、屬於超重/肥胖、高度精神壓力。另外,從18,000多名患者的數據分析發現,八成患者是自己無意中發現乳癌,經乳房X光造影檢查發現的僅11%。 

研究亦發現,乳癌患者的10年整體存活率為87.7%。第0、1、2、3和4期的10年整體存活率,分別為97.1%、94.3%、90.2%、74.0%和26.4%,顯示晚期乳癌的患者整體存活率較差。按乳癌類型分析,相比HR陽性HER2陰性患者,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明顯較差。 

年輕患者較多現入侵性腫瘤

研究發現,40歲以下年輕乳癌患者的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較不重視,發覺有異例如摸到有硬塊或有其它症狀時才檢查,但往往確診時已是晚期。

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指,文獻顯示年輕患者的癌症往往更具侵略性,例如腫瘤級別較高。今次研究發現,確診入侵性乳癌的40歲以下患者,患有第三級腫瘤(即較易惡化轉移的腫瘤)的比例為41.8%,高於41至50歲患者的37.2%。年輕患者的無遠端復發存活期,亦較其它年齡層低。

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表示,年輕女性普遍不為意癌症,或相信年輕人患癌是因為家族遺傳;但是患癌者中有95%是因為後天因素,包括上述的高危因素。她建議大眾保持健康飲食、每周至少進行中強度運動3小時,提升身體抗細胞病變能力,政府亦應逐步進行全民乳癌篩查。

此外,50歲或以下的離世患者當中,八成以上的死亡原因是乳癌,比率明顯較70歲以上患者中,有四成死於乳癌為高。 

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建議40歲或以上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又稱基金會的乳健中心提供乳健教育及乳癌篩查服務,並向低收入婦女提供資助乳健檢查。@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