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擠迫的公車上看到一名中老年男子正觸摸少女的腰肢,一煞車,他的毛手轉眼移到少女的臀部。他的大腿更直接貼住她的大腿。少女沉默不語,盡量把身體遠離他,但四周擠滿人,怎樣也逃不過這猥瑣男。她看不過眼少女受侮辱,隨即向男子大吼:「你正在做甚麼?」男子驚慌失措,趁車子到站立即離開。她窮追不捨,揮動雨傘喝停他。不知情者以為是她遭人非禮。

她是網台主持人,五十多歲,與家人居住外國,偶爾回來香港探親聚舊。她是家中大女,有兩個妹妹及母親,父親在她九歲時突然因病去世。媽媽婚後是家庭主婦,原本生活安枕無憂,可惜一切在瞬間改變。

媽媽還未有足夠時間治療喪夫之哀傷,便盤算四口子的生計;三名女兒仍是年幼,她怎樣分配時間工作及照顧她們?媽媽當起勞動工,僱主知道她是寡婦,工資常被壓榨。長貧難顧,親戚也故意躲避他們,害怕他們有事請求。大時大節,親戚聚會慶祝,他們總是以嫌棄的目光看待他們。她感到憤怒,母親沒有欠他們的債,她家只是貧窮,貧窮便被人瞧不起?它是罪嗎?她為母親感不值、不甘心。

她明白媽媽外出打工艱苦委屈,且她是大姊,家中自然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妹妹受同學嘲笑,她挺身而出斥責欺凌者。妹妹的學科測驗老師少計了十分,妹告知母親,母不理會,她鼓勵妹勇於向老師表達。她越來越像一位持家的父親。

年少缺乏父愛,她比任何女士更渴望結婚。受男人疼愛、受男人照顧多幸福,女人不用辛苦賺錢、不用擔心生計。家中水電或是苦差全由他來擔當,她樂得輕鬆。她不想像母親一樣捱窮。她戀愛的唯一目標便是結婚,結果嚇怕了幾個男友。他們認為與她戀愛的擔子過度沉重,承受不起。幸好上天眷顧,她也成功尋覓理想伴侶。

雖然身在外地,她掛念的仍是香港人香港事。每天她談論不公義的事件;例如一名地盤男工工作期間意外身亡,遺下妻兒。她斥責建築公司未能夠為工人提供安全保障,政府部門未能妥善監管。那事件更不幸地延續,妻子因受太大打擊,導致癌病惡化,早前也離世,遺下孤鄒。她悲憤得流下淚來。

她的正義心在年少時萌芽,表面是為人民發聲,爭取公道。實際是成為「父親」,彌補他應有的職責,保護她心愛的家人。@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