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還在談Nvidia的創辦人黃仁勳如何成功,把公司推到更高領域,成為全球市值第一,比微軟及蘋果還要高;而創辦人現時才61歲,比起56歲因患了胰臟癌便離開世界的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還更有戰鬥格時,我心在想:健康就是財富,活著的意義,各人定義不同,話題更是永久長青。

金融圈內,臥虎藏龍。友人對我說:「做金融操作的,有點肚腩比較好,否則別人以為你撈唔掂。」友人是典型踏入中年的金融人,身型像「暴發戶」,差點兒六尺的身軀體重280磅,腰圍接近42寸。在金融行業「撈得掂」,身體開始出現毛病。早已踏入50而知「天命之年」,缺少運動的他知道「大件事」,很多毛病因為肚腩內藏脂肪過盛(Visceral Fat Area)引伸了不少毛病。這位「友人」,其實就是香港中環的「你我他」,中年白領普遍遇到的「亞健康」問題。

筆者踏入「五十而知天命」之年已有一段時間,每一天也是賺回來。有人問我,「胖錢」變瘦又肥了,為何急速反彈?近3年前,離開香港後,每天也是為著香港的事情而奔跑,但飲食卻很隨便。筆者在2017年,經歷了1/4個世紀沒有運動的日子,到7年前,即2017年的5月1號參加了新加坡「形體轉變」大賽,經過了90日「減肥血淚史」,有了很大的啟迪,在此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很明顯,但不能每天做到的戒條:晚上9點後晚飯是大忌、凌晨時分食消夜更不應該,這些壞習慣需要一一戒掉。「突破性」的減磅之旅,來自7/3食物與運動比例。即是說,七成的減磅成效來自食物的調節,三成的成效來自運動。

筆者的「減肥血淚史」階段性挑戰,每次大約90天,180度的飲食轉變,包括了一些「殘忍」的指定動作:戒去近乎所有澱粉質食品,但戒吃澱粉質,初時脾氣會變得暴躁。

筆者90天的「自救減肥法」如下:

早餐,一隻水煮蛋,只吃蛋白

午餐,沙律加三文魚粒;或者沙律加吞拿魚粒

晚餐,只吃水果

每日飲品:齋啡、大量檸檬茶、檸檬水、頭4個星期每日至少飲兩公升水,我也視「水為生命之源」。

每星期最多只食幾匙羹飯,不足一碗白飯。30%減肥的成效來自不斷地行山、每日至少做10下掌上壓,最多做5 Set。最後,每星期跑步至少一次:15圈標準田徑運動場×400m = 6,000M

成效:原本37吋的腰圍曾經7年前去到32吋也有點兒鬆動。筆者25年沒有做運動,高血壓危機190/130(當時的上下壓)換來健康覺醒。7年過去,其實是要更懂得自律,因為生命不斷在燃燒。

「那些年」在北美,股市收巿後,我也曾暴飲暴食了一段日子。當時20多歲的我,新陳代謝沒有問題,再離譜的狀態腰圍也不超過32吋。7年前,由86KG(189磅)去到2017年5月1號比賽前的70KG(154磅),經過了這段「神奇之旅」之後,我更加會對進食及運動看得更通透。踏入盛夏,酷熱天氣令我對行山運動卻步,最簡單的每天做掌上壓也懶惰起來。

最後,筆者為自己,開了一個90天的「自我挑戰賽」。「減磅」的同時,也可把血壓、心跳及脂肪減低,創造無限可能。9月上旬,大約90天後,再和大家報道進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