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因我是輔導專業出身,初時以為修讀心理學的人背景也跟我差不多。認識他們後,方知道從事商界的也不少。其中一位同學任職某海外大銀行的人力資源管理高層,但她仍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真正體驗何謂「虛懷若谷」。

韓劇《代理公司》生動地把心理學演繹在製作廣告上,使我加深對此學科的理解及應用。故事中,高雅仁任職首爾大型廣告公司的製作部經理。她剛上任不久,公司權鬥激烈,她必須向董事會承諾增加營業額五成方可留任。廣告公司其中一間大客戶是宇元集團,它的老闆因涉嫌洗黑錢而被補。宇元集團公眾形象大損,該高層希望利用廣告來挽回聲譽。

一般情況下,公司形象受損,只好待時間沖淡。越是大賣廣告,越是激發公眾回憶該公司的黑幕。宇元集團當然深明這道理,但守護公司、守護老闆是當務之急,他們期望廣告公司獻計,解決當前的危難。宇元招標,數間廣告及公關公司遞交申請書。客戶通常向廣告公司表達其風格、品味及目標,但宇元集團只要求廣告公司自由發揮,匯報廣告構思意念。

沒有設定的客戶理念及目標,高雅仁及其團隊只好揣測宇元心意。她嘗試利用宇元高層身邊的人物;包括司機,打聽意願,但效果不彰。高雅仁清楚廣告目的是激發公眾輿論;連同支持宇元的大眾也勇於發聲。她嘗試站在宇元老闆的角度,萬一指控不實,老闆豈不是無辜?

她構思廣告的大標題是「法律不一定公正」。然後訪問曾受冤獄的長者,講述如何洗脫罪名。最後是公眾電子投票,認為宇元老闆是否犯罪。大比數認為老闆無罪。輿論逼使法庭加快審理宇元案件,最終判決老闆無罪,即時釋放他。傳媒爭相報道,宇元這名字在坊間頓變得熱哄哄。高雅仁因而聲名大噪,接獲不少生意。

高雅仁運用了首因效應﹝primacy effect﹞;第一次灌輸的訊息是最令人深刻,產生先入為主的效果。廣告短片先呈現被冤屈的老人,使群眾產生共感及憐憫之心。繼而把這些情緒伸延至另一長者,即是宇元老闆。@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