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對中國產電動車加徵關稅,將於本周對外公布。專家預期關稅稅率將定在15%至30%之間。在中國生產的西方車企將受到牽連。

近日,多家外媒報道,歐盟最快將於12日公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計劃。

歐盟委員會於去年10月初正式啟動對華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按照歐盟法律,該調查最多持續13個月,且可以在調查開始九個月後加徵臨時關稅,該期限是7月4日。歐盟委員會依計劃做出徵稅決議後,中國會得到正式徵稅通知,並有4周時間提供證據加以反駁。

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在其研究報告中估計,歐盟加徵關稅在15%~30%。榮鼎認為,即使按照現在估算的最高稅率30%計算,中國電動汽車仍有實力在歐盟市場攫取份額。

例如,比亞迪的Seal U車型(即中國市場的宋PLUS)在中國的售價為20,500歐元,在歐盟的售價為42,000歐元,預計其在國內市場的利潤為1300歐元,而在歐洲每輛車的利潤為14,300歐元。即使加徵30%的關稅,該車型在歐盟市場也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該機構表示,若要透過關稅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產生明顯限制,歐盟所徵關稅須達40%至50%的區間。

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同樣適用對於寶馬、Tesla等在中國生產的西方車企。

據BBC中文報道,比亞迪、上汽集團、吉利汽車三家企業是中國對歐出口的佼佼者,但並不是最大的出口商,最大的兩家其實是美國的Tesla和法國雷諾旗下的達契亞(Dacia)。前者為Tesla獨資企業,在上海生產後,出口歐洲;後者為雷諾和中國東風等企業合資,在湖北生產後,出口歐洲。

中國對歐盟出口的新能源汽車中,近50%都是Tesla、大眾、寶馬等一眾西方車企品牌(Tesla一家佔據40%左右)。而中國品牌在歐洲的年銷量不到20萬輛,市場佔有率不到8%。對於寶馬、Tesla等在中國生產的西方車企而言,歐盟關稅也同樣適用。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研究報告稱,15%~30%的關稅不至於讓比亞迪退出歐洲市場,卻可能會使寶馬或Tesla等從中國運輸汽車的外國企業的業務一落千丈。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已經宣布將在匈牙利建廠,在該地生產的汽車將不受關稅制約。

此前5月14日,美國白宮發布公告,宣布對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關稅將從25%升至100%。美國新關稅並沒有對中國企業產生甚麼直接影響,因為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大多被汽車關稅拒之於美國市場之外。

而歐盟卻是中國電動車海外最大市場,電動汽車產業被中國政府寄予厚望,希望借其實現產業升級,因此這場關稅之爭對中國車企影響重大。為此中國商務部近期相繼在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地召開中資企業座談會,呼籲中歐雙方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避免貿易摩擦失控升級。#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