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早些時候,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向中國電動車公司通報了關稅事宜。此前,歐盟委員會對中共當局及其國有銀行為電動車製造商提供的補貼進行了調查。美國拜登政府已經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
歐盟臨時關稅將於7月4日或5日開始實施,最終關稅將於11月開始。目前,歐盟和北京同意就關稅進行談判。彭博社周三(6月26日)報道,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收到受影響公司的更多訊息後,歐盟略微修改了擬議的關稅。
新的臨時稅率將在現有的10%關稅基礎上增加,包括:上汽集團新稅率是37.6%(之前擬議的稅率38.1%),吉利汽車新稅率19.9%(之前擬議的稅率20%)。比亞迪稅率不變,仍為17.4%。
其它配合調查但未被抽樣的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將被徵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之前擬議的稅率21%),而不配合調查的公司將面臨額外37.6%的徵稅。也就是說,最高的情況下,將徵收37.6%的懲罰性關稅,此外,對所有來自中國的汽車還要徵收10%的正常進口關稅。所以,最高關稅額就將為47.6%。
中國製造電動汽車約佔歐洲市場的25%,在2023年中國向歐洲大陸出口了43萬輛此類汽車。
以下是關於臨時關稅和未來發展的一些情況,以及美歐關稅做法有何不同。
甚麼是臨時關稅?
如果歐盟委員會認為有必要防止歐盟產業受到損害,則可以在歐盟反補貼調查開始後九個月內徵收臨時關稅。
這些措施最長可實施四個月,屆時委員會將決定是否實施最終關稅,即確定關稅。在電動汽車案中,截止日期為11月3日。
臨時關稅只有在調查結束並決定徵收正式關稅時才會被執行。如果最終確定的正式關稅比臨時關稅低,或者根本不需要徵收正式關稅,那麼之前計算的臨時關稅將相應下調。在此之前,海關當局通常只需要進口商提供銀行擔保。
臨時關稅也可以適用於之前的進口產品,最多可追溯90天,因此在電動汽車案中,可追溯到今年4月初。
歐中將進行談判
上周六(6月22日),歐盟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和中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進行了通話,雙方將在未來幾周繼續在各個層面進行接觸。
BBC報道,歐盟發言人強調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融資方式的反對。他們表示,擬議關稅的「任何談判結果」都必須解決中國電動汽車的「有害補貼」。
中共也在上周六發表聲明,表示不同意歐盟的觀點。
德國經濟部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表示,東布羅夫斯基斯將與中方就關稅進行具體談判。因為德國汽車製造業在中國利益較大,使得德國容易受到北京任何報復措施的影響,北京已經宣布對歐盟豬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德國對歐盟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的決定持批評態度。
接下來會發生甚麼?
到7月4日,歐盟委員會將在官方公報上發布一份詳盡的文件,詳細說明正在進行的調查及調查結果。臨時關稅將於次日生效。
中國和電動汽車生產商等相關方必須在7月18日之前對調查結果發表評論。他們也可以要求舉行聽證會。
歐盟委員會已經訪問了中國和歐洲的一百多個汽車製造商的工廠,並完成了大部份調查。最終報告通常是對其臨時調查結果的確認,並可能根據收到的反饋進行調整。
作為關稅替代方案,出口商可以承諾以最低價格或高於最低價格出售其產品。十年前,中國出口商就太陽能電池板問題同意了此類承諾。然而,汽車不是大宗商品(Commodities,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並用於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因此很難看出如何應用最低價格。
誰來決定?
在臨時階段,歐盟委員會擁有徵收關稅的充份權力,儘管它確實會諮詢歐盟成員國的意見,並應該考慮他們的立場。成員國必須在7月15日之前提交他們的立場。調查結束後,歐盟委員會可以提出最終關稅,通常適用五年。
如果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足夠多數反對,則可以阻止該措施。足夠多數意味著,需要有15個歐盟成員國反對,同時它們代表的人口數量至少佔歐盟總人口的65%。
調查後會發生甚麼?
任何不在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樣本組內的公司,如果希望對自己單獨徵收關稅,可以在實施最終措施後立即要求進行「加速審查」。這種審查最多持續九個月。
如果在正式關稅實施後,歐盟委員會認為這些措施不再必要,或者不足以抵消補貼,還可以在一年後進行「中期審查」。
委員會本身經常調查生產商是否通過出口零部件到其它地方組裝來逃避關稅。對於歐盟來說,如果零部件價值的60%或更多是從應稅國家進口的,並且組裝增加值不超過25%,則認定存在規避關稅的行為。
美歐對華關稅的不同
歐盟委員會於2023年10月開始調查北京對關鍵行業的大規模補貼。調查重點是廉價中國進口產品湧入歐洲市場、壓低價格並損害歐洲汽車行業的威脅。調查反映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方法,與歐盟新的去風險化方法一致,但仍然以遵守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防禦法規為中心。
與美國針對整個行業的關稅不同,歐盟新關稅針對的是特定中國公司。歐洲對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將涵蓋廣泛的公司,包括在中國設有生產設施和合資企業的西方品牌。這為汽車製造商將生產轉移到歐洲從而避免關稅留下選擇。
美歐之間的很大一部份分歧在於中國電動汽車帶來的不同直接市場威脅。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不到三千輛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部份目的是阻止中國市場份額的增長。相比之下,中國製造電動汽車約佔歐洲市場的25%,在過去五年中增長四倍
因此,歐盟的決定被視為在保護歐洲內部汽車產業和避免與北京升級為貿易戰之間取得平衡的嘗試。不過,關鍵的一點是,大西洋兩岸的新關稅表明,美歐對華政策更加一致。◇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