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另一個國家,方知原本在香港不可能的事,在英國卻變成現實,真的使我眼界大開。倒是由我參加女子網球班開始。

這活動由朋友介紹,初時以為只是連續三四次的一小時活動,舉辦方志在推廣網球運動。由於活動是免費,並且提供球拍及網球給參加者,我誤以為是伯明翰市政府提供資助。直到最近,我才發現這網球班是由兩位導師直接資助,她們名叫卡露﹝Carolle﹞及艾曼﹝Iman﹞。卡露以前是新聞記者,現已退休;艾曼是年輕女子,正在運動組織任職行政。兩位曾獲得網球國家級獎項,真是非同小可。

她倆組織這網球班,出錢又出力。首先她們須購備廿多支球拍,及兩大桶的網球。雖然可以請別人捐獻,但活動並沒有顯示其他贊助商,而且每次使用的網球也非常新淨。此外,她們須預繳訂場費用。她們又擔當導師,即是義務工作。又另外聘請一名助手,協助活動流程。助手可能是義務,那就是導師欠她的人情了。

卡露是主要負責人。除了教授網球外,她們另外增設一小時作精神健康推廣;讓婦女一邊輕鬆玩網球遊戲,一邊談天說地。即使她正式教導我們技巧時,也是融入玩樂於一身,加添小玩意。例如上半場教授反手撃球,下半場學員分為兩組對打網球,只要保持那網球不跌下來﹝人多時便分成四組﹞。她加強團隊氣氛及增加學員互相溝通的機會。而且我們始終是初學者,不用整個小時對打那麼沉悶。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偶爾打球完後,卡露還安排了茶會。記得四月某天她為穆斯林齋戒期完結慶祝一番。網球班裏的印巴裔佔大多數,打完網球後,她為我們舉辦EID﹝開齋節 ,Eid al-Fitr﹞茶會。原來那些咖啡及各類糕點、水果是她和艾曼自資及運送過來。那時我誤以為是市政府照顧這族群而設的特備節目,畢竟印巴裔在市內佔一定比例。那次,我趁機認識幾位學員,氣氛友善融洽。

又有一次,卡露安排了婦女更年期健康講座。講者是醫生,曾是卡露的網球學生。那天是下雨天,我們沒有打網球,改為室內打乒乓球,然後參與講座。年長的女士分享她們的養生及飲食習慣,年輕女子聽得投入。

羨慕卡露及艾曼,因為她們對人生感到愉悅及幸福,遂把恩典傳給大眾。希望有天,我能成為她們。@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