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端午節將至,傳統食俗粽(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晉的《風土記》云:「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之形,故曰粽。」愛國詩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楚人製作粽子投江餵魚,以保屈原身軀不受傷害。粽子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食法,分鹹食和甜食。香港是文化薈萃之地,今期「紀載香港」就介紹在港保留的多款傳統粽子。可惜,本報記者過往走訪的部份老店如今已結業,一些傳統粽的製作方式也只在民間流傳,透過社區活動「期間限定」與街坊共享。

紫蘇木鹼水糉。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紫蘇木鹼水糉。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紫蘇木鹼水糭

位於香港南區的薄扶林村,每年都舉辦「薄扶林村農家糭賀端陽」活動,今年的活動在6月2日舉行。當中製作的一款「紫蘇木鹼水糭」,在糉中特別放入紫蘇木,可將鹼水糉染成漂亮的玫瑰色,又能夠保留糉本身的獨特清香,品嚐到鹼水糉的原汁原味。

2024年「薄扶林村農家糭賀端陽」期間村民包糭。(薄鳧林牧場Facebook)
2024年「薄扶林村農家糭賀端陽」期間村民包糭。(薄鳧林牧場Facebook)

薄扶林村民在製作粽子。(薄鳧林牧場Facebook)
薄扶林村民在製作粽子。(薄鳧林牧場Facebook)

最特別的是,薄扶林村有個「村姑工房」,推廣「染食同源」,以糭的天然染料紫蘇木製作蘇木牛奶染方巾,美麗的方巾在風中飄揚,為夏日更添一番風情。

薄扶林村「村姑工房」推廣「染食同源」,以天然染料製作方巾圖案。(薄鳧林牧場Facebook)
薄扶林村「村姑工房」推廣「染食同源」,以天然染料製作方巾圖案。(薄鳧林牧場Facebook)

果樹枝葉燒成灰後保存起來,用來製作客家灰水糉。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果樹枝葉燒成灰後保存起來,用來製作客家灰水糉。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村民將茅草鋪滿在竹籮內,並以瓦盆托底,變成天然的濾水器。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村民將茅草鋪滿在竹籮內,並以瓦盆托底,變成天然的濾水器。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客家灰水糉

如今的很多鹼水糉所使用的是化學添加物,傳統的鹼水糉所用的「鹼水」其實可以自製,在元朗錦上路一帶的圍頭鄉民和客家籍村民,近年來都在端午節期間製作「灰水糉」,今年的活動於6月1日舉行。

浸泡過「灰水」的糯米,用來包灰水糭。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浸泡過「灰水」的糯米,用來包灰水糭。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本報記者曾於去年端午節期間走訪記錄客家灰水糉的製作過程,平日村民用果樹枝葉燒成灰後保存起來,到製作灰水糉的前一週,村民將茅草鋪滿在竹籮內,並以瓦盆托底,變成天然的濾水器。再把果木灰均勻地放在茅草上,用水榕葉燒水,之後慢慢將水榕葉水倒入這個「天然濾水器」內,至蓋過所有果木灰。當水榕葉水漸漸滲入果木灰內,再一點一滴漏進瓦盆。過濾好的「灰水」顏色通常像醬油色,是一種天然的鹼水,糯米放入「灰水」中浸泡一夜,充分吸收精華後,第二日就可以用以來包灰水糭。

2023年元朗錦上路村民在製作灰水糭。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2023年元朗錦上路村民在製作灰水糭。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中山蘆兜粽

一般的粽子多用竹葉包,但有一種特別的粽用蘆兜葉來包,據說中山一帶盛長蘆兜樹,葉子尖利似劍,形似菠蘿,兼具祛熱消滯、驅風散瘀的藥效,當地人用該葉來包粽子,別有一番風味。

中山蘆兜粽製作過程。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中山蘆兜粽製作過程。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中山蘆兜粽的特點是用蘆兜葉包粽子。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中山蘆兜粽的特點是用蘆兜葉包粽子。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本報記者曾走訪位於太子的大記攦粉糕點專門店(Dai Kee),就有在端午節前夕賣中山蘆兜粽,在大角咀自設食品工廠。第四代傳人梁先生向記者介紹,包糉過程最難處理的就是葉子,糉葉從中山輸港,因邊有刺,工人需戴上手套,細心切掉刺,然後浸泡至軟身,再經過清洗、晾乾,才可以用來包糉。蘆兜葉先捲作圓筒形,兩頭交錯一字平口,當中包有粒粒紅豆,再融合蛋黃、半肥瘦豬肉,和糯米的香濃,不肥不膩。

中山蘆兜粽包有粒粒紅豆,再融合蛋黃、半肥瘦豬肉。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中山蘆兜粽包有粒粒紅豆,再融合蛋黃、半肥瘦豬肉。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上海嘉湖粽

位於銅鑼灣登龍街的老三陽上海南貨舖,每年端午節最受歡迎的就是上海粽,可惜這間經營逾40年的老店因老闆榮休,未能陪伴客人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已於今年4月結業。早前本報記者曾走訪記錄該店的嘉湖粽,老闆祁廣楠分享老店對品質的堅持,他們使用上海、浙江的粽葉,而豬肉用上好的梅頭豬肉,這種肉廣東人一般用來做叉燒,是豬肉最貴的部份,用這種肉來包粽,所以入口最香濃。◇

今年4月已結業的老店「上海老三陽」,每逢端午節最受歡迎的就是嘉湖粽。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今年4月已結業的老店「上海老三陽」,每逢端午節最受歡迎的就是嘉湖粽。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上海老三陽」製作的嘉湖鮮肉粽。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上海老三陽」製作的嘉湖鮮肉粽。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