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及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今日(27日)舉行聯席會議,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會上表示,由於現時大部份市民對垃圾徵費仍有很大保留,因此宣布暫緩於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當局將刊憲廢除在8月1日實施計劃的公告,未來會加速擴大社區回收網絡設施及優化政策,明年年中會向立法會匯報政府工作進度。

卓永興今日在會議上交代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的結果,他表示政府看到市民有不少關注和反對的意見,包括:指定袋收費高,既加重家庭負擔更是懲罰;用指定袋去裝另一個膠袋是更加不環保;香港家居狹窄,尤其是劏房戶,不容易儲存垃圾作分類回收;分類回收及廚餘回收等配套亦嚴重不足;垃圾收費操作繁複,更大大增加清潔工的工作量;物業管理對違規垃圾「執手尾」的費用會帶動管理費上升;「三無」大廈的循規存疑;有可能引致胡亂棄置垃圾造成環境衞生問題;以及不同行業譬如食肆及院舍處理垃圾的支出會推高經營成本等。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出席立法會會議。(蔡文昕/大紀元)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出席立法會會議。(蔡文昕/大紀元)

他指,不同的研究、媒體的反映和收集到的意見,都顯示支持如期推行垃圾徵費的市民不多,約七至八成市民反對如期推行,主要意見包括「押後實施」;「押後分階段實施」;「押後至2026年才實施」;「乾脆取消垃圾收費,擱置計劃」。

「先行先試」的結果亦顯示,市民認為垃圾收費的操作繁複;大部份住宅樓宇參與者並無善用獲派的指定袋,在「先行先試」的後半段更為明顯;垃圾的棄置量、回收量以至參與者處理垃圾的習慣並無很大改變;分揀垃圾大大加重清潔員工的工作量;以及指定袋的使用令餐飲業和安老院舍的經營成本上升,經營更加困難等。

卓永興又指,政府留意到不同調研均顯示大部份巿民對實施垃圾收費有很大保留;社會回收文化根基不足,回收網絡覆蓋有限;現時法例罰則亦產生政府增加收費的錯覺,影響社會對措施的認同;措施亦令清潔工工作量大增;而且本港經濟復原速度未如預期般快速和強勁,影響行業經營。因此他和特首均接納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提出暫緩措施,不會在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

政府稍後將刊憲,廢除有關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的公告,以及在同日開始調整建築廢物處置收費的公告。卓永興強調,要改變700多萬市民的習慣,不可以急於一時,處理多項的問題和項目需時,需要按部就班。

謝展寰表示,政府會加速擴大社區回收網絡,特別是廚餘回收,在所有屋邨增設智能收集器材,目標是一年內將數目增大一倍。另外,當局會在6月1日起,每月向公屋戶免費派20個指定袋,為期6個月。謝展寰說希望公屋戶每月這20個指定袋棄置所有垃圾。如私人屋苑簽署減廢約章,也會向相關屋苑派發指定袋。

他又表示,政府會作再進一步調研,嘗試改良政策,包括免除前線員工法律責任、減輕對某些界別人士的經濟負擔等,預期明年年中會再向立法會匯報進度。

田北辰批政府宣傳失敗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批評政府宣傳失敗,指計劃推行多年,仍未能讓市民了解垃圾收費原意、亦未能做好源頭減廢和分類回收的工作。田北辰形容政府今日宣布暫緩實族是「全世界想聽到的答案」,但「講咗等於冇講」。他又批評政府無制訂實施時間表、向公屋戶派發指定袋,但未有規定使用,令計劃做與不做都沒有分別。他建議在明年1月起實施垃圾徵費,同時設一年適應期,市民可以免費使用指定袋,並且在適應期內不作檢控,只會向違規人士發警告信。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批評政府宣傳失敗。(蔡文昕/大紀元)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批評政府宣傳失敗。(蔡文昕/大紀元)

江玉歡關注供應商合約問題

另一議員江玉歡就關注,政府宣布暫緩實施後,與指定袋供應商會否出現違約問題;已製作的指定袋能否以較低的價格售予市民,以回收一定成本。另外,她又提到近年工商業廢物量大增,政府能否以不同政策分開處理家居廢物和工商業廢物的問題。

謝展寰回應指,政府與供應商並不涉及製造指定袋數量上的協議,因此暫緩垃圾徵廢不會導致任何合約問題。政府現時會計劃繼續向市民派發指定袋,希望用作宣傳用途。他表示當局暫時不會考慮出售指定袋,以免再因為收費問題挑起市民的情緒。@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關注,政府宣布暫緩實施後,與指定袋供應商會否出現違約問題。(蔡文昕/大紀元)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關注,政府宣布暫緩實施後,與指定袋供應商會否出現違約問題。(蔡文昕/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