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及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今日(27日)在立法會交代暫緩垃圾徵費的決定後見記者,謝展寰被問到他或其他人有無需要問責、有無需要向協助政府的機構道歉;就用大量公帑推動,是否要向納稅人、市民交代?卓永興代答,稱垃圾徵費對社會的影響史無前例,謝展寰在推動這個政策上,在不同階段「都係盡心盡力」,兩次的押後理由充份,今次暫緩是一個務實正確的做法,體現政府「施政為民」,支持局長的做法。

卓永興並表示,垃圾徵費推動多年,法例通過後,本屆政府已做大量工作,例如播放萬多次宣傳片、於4,000多處張貼海報,並多次向地區、相關業界及外傭解說,「局長毋庸置疑盡心盡力推動這一個政策」。

卓永興指,兩次押後理由充份,首次在去年年底押後至今年4月,但是業界反映當時員工休假,加上是掉垃圾的高峰期,難以應付;第二次則將期限延至8月,是因為提到很多市民意見,認為要經過「好認真、好深入」的先行先試找出問題,並收集意見。

暫緩屬唯一決定
社會整體對回收文化仍有不足

對於外界多番質疑,為何垃圾徵費推動多年仍未成事,他說不少問題也是最近才浮現,政府原訂去年底實施,當時「其實不是很多人出來講做不到」,但基於業界意見,政府宣布押後至今年4月實施,當日期接近時,有很多市民關注及反對,其後「先行先試」亦發現很多以往無人討論的問題,稱「事非經過不知難」,「書面上、法例上睇落無問題」,但到深入實踐時,「就有問題走出來」,1月至今有七至八成市民反對8月實施垃圾徵費,「在強大民意下,今次暫緩,是一個務實、正確,甚至乎唯一的決定」。

他並形容,「大家要接受一個可能不想見到的現實,就是社會整體未有這樣的準備」,在垃圾徵費的認識、認同,回收的文化「各方面仍然有不足」。

卓永興又指,明知社會各方面準備不足,「是否都只是因為有條法例存在,我要執行呢?我覺得反而這個做法是不負責任」。他強調,政府施政要因時制宜,並非「教條式,我有條法例存在,我一定要執行」。

謝展寰稱,近一年增加回收設施,回收量以倍數增加,政府做很大量的工夫。未來會繼續評核「社會整個的情緒」與大家各方面的成熟程度,推動減廢。

民主黨:政府須負全責

民主黨發展政策發言人莊榮輝回應指,就著垃圾收費計劃因為思慮不周,配套欠奉,引致一拖再拖,最後難產,更浪費為到推行和宣傳政策的近1.8億元公帑,政府須負全責,相關負責官員更應該問責、承擔責任。

莊榮輝認為實施垃圾收費計劃初衷良好,讓市民習慣減少製造廢物,保護環境,期望政府日後再推行計劃前,做好各樣配套,包括在不同社區設立回收設施、廚餘收集點。亦要充分諮詢業主立案法團及物業管理公司等持份者的意見。另外,政府應該在其轄下的場所率先實施垃圾徵費安排,以檢視政策的成效和預期困難,亦展示政府推動源頭減廢的決心。同時在不同層面,例如在學校、社區做好源頭減廢的宣傳和教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