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月接納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建議,包括每年檢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一次;採用方程式以實行「一年一檢」,以及在實施上述新檢討機制5至10年後作出檢討。但是有議員不滿機制每5至10年才檢討,認為並不理想。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今(27日)討論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勞聯主席、選委界林振昇認為,在方程式中代表「經濟增長」的本地生產總值因素門檻太高,要靠經濟增長帶動最低工資增長的可能性不大,批評方程式只是「應酬」勞工界。他並舉例,若用新公式計算,現在最低工資水平可能不止40元,而是41.8元,問政府會否考慮有追溯力,追溯自2011年以來的加幅。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無法走回頭再做,要尊重現有機制,明年的調整將按現時最低工資40元為基礎,並重申會在5至10年後檢討機制。孫並表示,有關方程式由勞資雙方組成的最低工資委員會,在討論及平衡各方面看法後提出,並非政府提出,他認為每5至10年檢討是希望留有空間和彈性,如果時間太短,會欠缺穩定性。

商界不滿新機制不理資方感受

不過商界議員則批評新機制「只關顧勞工,不理資方感受」,認為「一年一檢」變相是每年加人工,擔心在經濟增長不符合預期,或公司虧損下仍要加人工,對僱主構成壓力。另外自由黨李鎮強指最低工資「只加不減」對很多行業有負面影響,並給員工每年都加人工的錯誤期望,建議方程式可仿效港鐵滾存計算機制,「今年先不減,或者明年加不足,放到下一年才減一半或者減些少呢?」

孫玉菡回應,目前領取最低工資的只有1.7萬人,佔勞動市場約0.6%,對商界影響有限,不會引起很大漣漪效應。他又指該些勞工數目不多,競爭力、議價能力低,因此應要幫他們,顧及他們的感受,強調機制已經平衡各方。@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