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探親,住在馬利蘭州的弗雷德里克(Frederick)。Frederick雖說是馬利蘭人口位列第三的大城市,但實際上市區(Downtown)只如同一個小鎮,離開市中區就是綠野中星羅棋布的住宅,完全是郊區的感覺。

美國建國歷史很短,不過近250年,美東地區如加上北美殖民時代,也不到400年,但對歷史建築的保護卻非常上心。我曾經在維珍尼亞州的古鎮亞歷山德拉前前後後加起來住過一年多,閒暇時候,就在古鎮散步,尋幽訪勝,發現很多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築,包括開國第一元勳華盛頓和南北戰爭南軍統帥李將軍生活過的故居。為多位建國之父保留有座位的聖公會救世主教堂,曾販賣過黑奴的露天市場等等都保存完好。凡是百年以上老屋,即屬法定保護的歷史建築,業主不可隨意裝修改建。

弗雷德里克市中區在美國也是有近300年歷史的小鎮,最老部份已被列入國家級歷史街區(Historic Downtown)名單,即法定古鎮。這個小城的歷史街區全都是18世紀末至 1941 年的住宅、商業、教會和工業建築,我女兒家離這個歷史街區很近,沿著教堂東路走路不到半個小時就到。孫子的幼兒園就在歷史街區一所教堂學校。有天與女兒去接他放學,穿過教堂林立的一條街,看見校舍上高聳的紅色尖塔,有一種歷經風霜的古老感,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原來這是建於1752年的路德會福音教堂,也有近300年歷史,讓我不禁感嘆萬分,開玩笑給尚是懵懂幼童的孫子說,「你是在歷史古蹟裏上學。」

這條街周遭教堂甚多,還有與老鎮一樣,建於1742年的聖公會諸聖教堂,這座當地最古老的教堂是一座哥特復興式建築。此外還有建於1745年的聯合基督教會的教堂,建於1763年希臘復興風格的聖約翰天主教堂,建於1780年的長老會教堂等,橫行的整條街就稱為教堂東街和西街。因教堂尖塔林立,這條街在全美國都很有名,弗雷德里克許多標誌和徽章都用這條街林立的尖塔做標誌。當然老城很多住宅建築也有兩三百年的歷史,

有天與家人在老城區的卡洛溪公園散步,跨過一道彩繪的小橋,走過圖書館,看見一座住宅牆上有幅圖畫,繪的是一位手舞國旗的白髮老婦,旁邊寫有一首詩,這是弗雷德里克歷史街區最有名的歷史建築「芭芭拉弗里奇故居」。英國首相邱吉爾1943年訪美時,在羅斯福總統陪同下,路過弗雷德里克時,即堅持要到這座房舍看看。

弗雷德里克位於美國東岸巴爾的摩和華盛頓DC兩大都市區的中心位置,是東岸一個交通樞紐,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前,是北方奴隸逃亡到南方的路線之一。在美國內戰時期,這裏也就成為兩軍南來北往行軍作戰的必經之地,還因地理位置重要,臨時作過美國的戰時首都,因而衍生了許多故事和傳說。弗雷德里克附近就有一些南北戰爭遺址,最血腥的一場戰役「安提坦戰役」( Battle of Antietam)戰場就在這個小城西北靠近西維珍尼亞州的地方。開車不到一個小時。

1862年9月17日,南北兩軍在此血戰一整天,雙方死傷22,727人,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天。此戰後林肯總統視察了前線,在弗雷德里克短暫停留後回到華府即發表了著名的解放奴隸宣言。2021年初夏我和家人到過另外一場戰役「莫諾卡西之役」(Battle of Monocacy)的戰場遺址。這個戰場就在弗雷德里克市內的東南區域,我和家人沿著一條有路標的小道漫步在一片綠色和金黃的恬靜農田中,很難想像150年前這寧靜的田園曾彌漫戰火硝煙。

弗雷德里克歷史街區那座邱吉爾堅持要去看一下的芭芭拉弗里奇之家,牆上圖畫中的白髮女士芭芭拉弗里奇就是美國內戰中一位傳奇女英雄,她因一首著名民謠而名留青史。

芭芭拉弗里奇在南北戰爭中,是位堅定的聯邦主義者。南北戰爭第二年的1862年9月10日,南軍進入弗雷德里克,城裏一群勇敢的女士揮舞著北方聯邦的旗幟(即今天美國國旗)以示抗議。當時已96歲白髮蒼蒼的芭芭拉弗里奇,從她家樓上窗口舉起一面聯邦旗,對南軍將領喊道,「如果要開槍,請瞄準我這顆灰白頭顱,但請你放過國家的旗幟」。美國廢奴主義詩人約翰格林里夫惠蒂埃聽聞這位勇敢白髮女士的故事後,受到感動,寫了首詩來歌頌她,詩名就叫《芭芭拉弗里奇之民謠》,其中一句詩引用了她這句勇敢的話。此詩1863年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但這時她已去世,而這首詩讓她成為當年愛國主義者的象徵,她的家也就成了弗雷德里克最有價值的傳世建築。可惜現在是一所民宿,並不對公眾開放,無緣入內參觀。

穿過卡洛溪公園的卡洛溪(Carroll Creek)是條非常美麗的小溪,為波托馬克河一條支流的支流,以馬利蘭州政治家查爾斯卡洛命名。中國國父定於一尊,是單數一人,但在美國,參與建國,凡簽署《獨立宣言》和參與制定美國憲法的都是建國之父(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翻譯成中文可叫建國功勳,總數可能高達55人。這位查爾斯卡洛就是國父其一。

我第一次來弗雷德里克是2021年初夏,正是新冠疫情肆虐時候,周末到卡洛河,仍非常熱鬧。河畔有很多白色帳篷,是周末的手工藝市集,露天的手工啤酒屋坐滿了歡聲笑語的男女客人,而且還有兒童,似乎並未受到瘟疫的影響。

這條美麗小河兩岸有藝術雕飾、噴泉、美麗的小船、形形色色的小橋,包括一座朱紅色的廊橋,再加上沿岸的公園、運動場、圖書館、藝術中心、露天劇場,一間接一間的餐廳、手工啤酒館和戶外遊樂場,卡洛河兩岸成了這個小鎮的美麗休閒中心。周末,卡洛河或有露天音樂會,或有周末市場,或有藝術節目,或有應節活動比如萬聖節的派糖果活動。每逢周末四圍社區和鄰近城市的遊客就會來到這個美麗的河畔公園,以及商店和餐館林立的歷史街區,渡過假日,讓平日靜謐的市區變得熱鬧非凡。2010年《福布斯》雜誌曾將這個市區列入美國「最偉大的街區」之一。我兩次來弗雷德里克,共客居了一年,天氣好的時候,和家人會帶著孩子在卡洛溪畔或公園中散步,孩子就在公園草坪奔跑、踢球。

居住在這裏,環境優美寧靜,生活豐富多彩,幸福感爆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公共交通很少。這個小城有一個小小的還在運營的火車站,但班次少得可憐,每天僅凌晨有兩班去華府的火車,入夜後再有兩班回來,只是供到華府上班族使用,一到周末即停。這個車站也是灰狗巴士站,每天到DC只有一班車,而且要繞道巴爾的摩。不過火車站維護得很好,我覺得其功能比較近似文物。

在兩個女兒帶領下,去遊覽過美東一些小鎮,這些小鎮的火車站比弗雷德里克還不如。好歹弗雷德里克火車站還在使用,這些小鎮火車站只是擺設而已。其中一個小火車站,還保留了一小段鐵軌,停著一節火車,但已無交通運輸功能,只是一個微型的火車博物館。在這裏充份體會到,在美國不會開車等於沒有長腿。這次我在美國,剛好有美國之外的幾個朋友也湊巧來到DC,想約我一見,我也想見見她們,但最終無法前往而作罷。◇

小城弗雷德里克歷史街區最著名建築「芭芭拉弗里奇之家」。
小城弗雷德里克歷史街區最著名建築「芭芭拉弗里奇之家」。

卡洛溪上的鐵橋。
卡洛溪上的鐵橋。

穿越小城的卡洛溪畔,櫻花和紅色廊橋。
穿越小城的卡洛溪畔,櫻花和紅色廊橋。

孫子上的幼兒園Wee Folk School是近300年歷史的路德會教堂的學校。
孫子上的幼兒園Wee Folk School是近300年歷史的路德會教堂的學校。

卡洛溪畔的手製啤酒館。
卡洛溪畔的手製啤酒館。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它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